中國目前較低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該市場發展帶來想像空間。目前,在韓國、日本、德國等機器人使用比較普遍的國家,這一數量為250-350台,在美國、義大利、中國台灣,這一數量為150台左右,而中國大陸每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只有21台,和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相差8-10 倍,距離全球55台的平均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明珠的機器人產業,正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產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中國機器人應用呈現快速發展狀態,年增長率超過40%。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7萬台,同比增長17%。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目前,國外幾大機器人公司都瞄準了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設立機器人製造工廠和研發機構,試圖搶占中國市場。從絕對數量上看,中國的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8%、德國的35%;在汽車產業,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數量只有90台,而日本有1600多台,美國有800多台。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長沙將大力開展工業機器人生產示範應用推廣及產學研用相結合,以市場需求吸引系統集成商和本體生產企業落戶,最終形成產業集聚。長沙將在三年內每年從市工業和科技發展資金中整合3000萬元,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產品的推廣應用;到2017年末,長沙工業機器人產業產能突破100億元,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台/萬人。
而作為長沙市政府確定的唯一一家機器人產業示範園區,雨花經開區將拿出1000畝土地來發展機器人產業,並決定凡機器人企業入駐產業園,實行前三年租金全免、後兩年減半的「三免兩減」優惠政策,力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
隨著工業產能的不斷擴大,長沙已有中聯重科、上海大眾長沙工廠等多家裝備製造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使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技術,涵蓋了工程機械、汽車製造、食品和物流等領域。
目前長沙使用機器人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有三十多家,這將帶動工業製造業水平的提高,我們已從去過的長沙製造向長沙『智造』和創造來過渡。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機器人行業國內外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了解到,作為全球四大機器人製造商之一,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從提升自適應性、靈巧性和自動化程度的方向來發展,以實現機器人和工人之間的無縫對接,更大程度地推動工業轉型。長沙有著較強的區位優勢,未來的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產業鏈可覆蓋整個中部地區。
除著力突破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加快載體建設以及推動機器人產品示範應用外,長沙還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運用市場機制,組建由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骨幹企業以及相關園區共同參與的機器人研究院,形成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的協同發展效應,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向前發展。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