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灌溉,主要是指對農業耕作區進行的灌溉作業。農業灌溉方式一般可分為為傳統的地面灌溉、普通噴灌以及微灌。
記者14日從水利部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提速,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9.52億畝,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4.07億畝。農田灌溉效率不斷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2,在保持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實現14年零增長。水利部農水司副司長倪文進介紹,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進展快速,截至3月底,累計完成投資3467億元。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與建設不斷加力,目前納入規劃的434處大型灌區,已安排中央投資860億元,近六成完成投資任務。尼爾基、黑龍江三江平原等一批新灌區加快建設。全面實施251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
疏通田間「毛細血管」,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達到2450個縣次,基本覆蓋主要農牧業縣,並向易旱山丘區、集中連片貧困區傾斜。全面實施灌區田間終端設施配套、「五小水利」工程、山丘區集雨節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設,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並舉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節水優先,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2011年以來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300多萬畝。其中,東北四省區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60萬畝,支持西北乾旱地區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啟動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通過項目實施,顯著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灌溉效率,在抗旱保豐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倪文進說,新形勢呼喚新機制,農田水利改革不斷深化。小農水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國100個縣啟動,今年將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創新運管機制,逐步實現工程良性運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通過試點探索明晰農業水權,建立精準補貼機制,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農業用水約束和激勵機制。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