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正加速推進農業強國建設,未來十年將聚焦糧食安全、科技賦能和產業升級三大核心領域。《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提出到2027年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1.4萬億斤的關鍵指標,為現代農業投資指明了明確方向。本文通過解析政策目標與實施路徑,揭示農業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規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將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至1.4萬億斤水平,同時保持重要農產品合理自給率。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和種業科技創新等多維度協同推進。當前全國已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未來三年計劃新增建設規模超2億畝,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堅實基礎。
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是規劃的核心任務之一。在種業領域將重點實施新一輪育種攻關行動,力爭到2035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智能農機裝備普及率計劃從目前的45%提升至2027年的65%,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智慧農業體系,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躍升。
規劃強調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升級,要求基本建成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具體措施包括培育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至82%,推動冷鏈物流網絡覆蓋所有鄉鎮。通過延長產業鏈價值鏈,預計到2035年農業國際競爭力將顯著增強,農產品出口額有望突破1.2萬億元。
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規劃提出到2027年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的目標,並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比例達到95%。同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計劃打造1000個鄉村振興示範縣,通過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力爭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3:1。
規劃明確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要求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通過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碳匯交易機制,預計未來五年可帶動綠色農業投資超3000億元,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總結而言,《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構建了涵蓋糧食安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城鄉融合的完整政策框架。到2035年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不僅需要每年保持約6%的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要求社會資本與公共財政形成合力。隨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升級進程加快,農業將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孕育萬億級市場機遇。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