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數據中心 >> 行業數據 >> 2015上半年網貸成交量達3006.19億 移動端理財APP用戶活躍

2015上半年網貸成交量達3006.19億 移動端理財APP用戶活躍

2015-08-17 10:57:1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P2P行業從去年起就風生水起,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全國P2P網貸平台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資本大鱷看好網貸行業,紛紛進入這個炙手可熱的領域,讓網貸市場變得越發繁榮起來。

  進入下半年,P2P網貸規模增長呈現破竹之勢。7月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825.09億元,環比上升25.10%,是去年同期的3.8倍。下文是對2015上半年網貸行業運行數據分析。

2015上半年網貸成交量達3006.19億 移動端理財APP用戶活躍

  來自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網貸成交量達3006.19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的2528億元,月均增速達10.08%。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正常運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數量上升至2028家,比2014年年底增加28.76%,2015年上半年新上線平台近900家。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網際網路金融熱度有增無減,風投、上市公司、國企甚至銀行等各路資本紛紛進場,或入股、或收購,金額也從去年的千萬級飆升到今年的億級。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生融資的項目達130筆以上,總計融資額超345億元人民幣。

  與行業發展態勢相對應的是用戶規模的持續上漲。數據顯示,2015年第1季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到7.4億人,同比增長10.27%,已經超過PC用戶規模,移動網際網路已成為網民上網的主要方式。更多最新網貸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網貸項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移動端理財APP用戶活躍

  在移動端上網的分類中,手機理財類APP增長迅猛。比達諮詢數據中心發布的手機APP用戶行為監測系統數據顯示:近期以來,手機理財類APP用戶異常活躍,有不少平台用戶月活躍數已經突破千萬級,支付寶錢包月活躍用戶位居第一。從細分功能來看,手機理財類APP用戶主要活躍在支付、股票、記帳、理財平台和基金這五大板塊中。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平台類APP異軍突起,用戶表現異常活躍,京東金融和銅板街均達到300萬的用戶活躍數,這在垂直細分領域實屬難得。這也意味著,在金融理財領域,繼支付和股票這兩大應用後,手機理財也成為用戶使用手機的一種新常態。

  來自360手機助手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進入第二季度以來,理財類APP下載量激增38%,用戶對手機理財的需要逐步爆發出來。

  移動理財漸成「紅海」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崛起,網際網路金融的主戰場也轉移到移動端。從「寶寶」類理財平台的異軍突起,到「百度有戲」、「娛樂寶」的跨界合作,再到京東「媽媽理財」細分人群定製化理財,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布局移動端。另外,平安集團也推出綜合資產帳戶管理工具——一帳通移動端,聚焦用戶多帳戶使用的「痛點」,發力移動端。而類似銅板街針對帳戶整合及理財服務APP,也廣受用戶歡迎。網際網路移動理財領域已成百舸爭流之勢,行業戰爭已拉開帷幕。

  相比於上下叵測的股市,投資者對於理財平台的訴求第一就是穩健。銅板街方面認為,既無網際網路巨頭做靠山,也無大手筆市場推廣,其月活躍用戶數卻緊隨京東金融躍居行業前列,正是在於其平台的穩健性。公開信息顯示,作為國內首家可通過移動端購買理財產品的平台,銅板街不斷完善其業務布局,在幫投資人理財,實現保值增值的同時,也幫助企業進行融資。截至目前,銅板街投資客戶超過130萬,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各路資本的集體進入,還是行業大佬的頻頻發力,抑或新興勢力嶄露頭角,都預示著移動端將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下一個主戰場,目前而言,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更多網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