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增強項目商業計劃書是遵循國際慣例通用的標準文本格式撰寫而成,全面介紹了公司和項目運作情況,闡述了產品市場及競爭、風險等未來發展前景和融資要求。
增強項目摘要部分濃縮了商業計劃書的精華,涵蓋了計劃的要點,對於商業目的的解讀一目了然,便於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評審計劃並作出判斷。
增強項目產品(服務)介紹這部分內容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全面分析了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客戶節省開支,增加收入。
增強項目人員及組織結構部分詳細說明了核心管理團隊的組成及背景情況。並對主要管理人員著重進行闡述,介紹他們所具備的管理能力,在企業中的職務及責任,他們過往的詳細經歷及背景。同時,對於公司各部門的功能與職責,各部門負責人及成員,公司的薪酬體系,股東名單、持股比例等也做了說明。
增強項目市場預測對於產品(服務)是否存在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可以給企業帶來所期望的利益,市場規模有多大,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企業目前面臨的競爭格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增強項目營銷策略結合了消費者的特點、產品的特徵、企業自身的狀況以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策略實施的可行性行,並對營銷渠道的選擇、營銷隊伍的管理、促銷計劃、廣告策略及價格制定進行充分的制定。
增強項目財務計劃和企業的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計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建立在對產品(服務)的成本、產出規模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依據企業的真實情況,對於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進行了詳細測算。
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適應低利率環境 謀篇高質量發展-2024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經濟保持回升向好趨勢和中長期增長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需要竭盡全力統籌各項積極政策,也要堅定不移促進改革開放和創新,努力使市場與政府同向發力,做到保增長、強信心和穩預期相互加持。
10月30日,華商基金公告稱,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提前結束募集,認購截止日由11月14日提前至2024年10月30日。根據規定,該基金募集總規模上限為20億元,若募集超過超過20億元,基金管理人將按20億元上限採取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募集規模的有效控制。根據華商基金此前公告,華商基金宣布運用固有資金2000萬元認購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在上海開幕。中信集團董事長奚國華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ESG正加速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倡議支持更多國家建立符合國情、接軌國際的ESG政策體系、披露標準和評價方法,倡議中國企業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助力增強中國ESG體系影響力。
經濟日報文章指出,得益於監管部門的不斷引導,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意願、回購金額持續攀升。今年前8個月,約有1900家上市公司實際實施回購操作,累計回購金額超過1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增長。也要看到,和主要成熟市場相比,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及時性、穩定性和合理性還有優化空間,存在回購金額偏低、回購周期偏長,用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回購較多、註銷式回購較少等問題。部分上市公司回購誠意不足,導致投資者獲得感不強,回購效用也因此打了折扣。在投資者希冀穩定市場運行、獲得合理回報的當下,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回饋意識,用更大誠意優化股份回購方式、提高股份回購水平,很有必要。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近日發布。《決定》提出「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受到各方關注。證監會市場一司司長張望軍說,下一步監管部門將持續抓好貫徹落實,重點從五方面發力:一是從資產端著手,大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二是從資金端著手,持續引入更多源頭活水;三是從交易端著手,進一步優化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四是從文化端著手,積極培育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五是從工具端著手,進一步豐富完善政策工具箱。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也離不開更有力的監管執法。證監會綜合司司長周小舟表示,要通過改革全面加強監管執法。進一步推動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健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立體化懲戒約束體系。加強上市公司全鏈條監管,強化退市制度,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斷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渠道,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新華社)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今年以來280隻(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超越業績基準回報為2.46%,在震盪市場斬獲不錯的超額收益。其中,226隻增強指數型基金斬獲超額收益,占比高達80.71%。 (中國基金報)
文章稱,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這是民營企業敢闖敢拼的最大底氣所在。一方面,狠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落實,瞄準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做好政策供給,加強涉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一致性評估,落實好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堅決抵制、及時批駁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讓民營企業「有感」更「有得」。另一方面,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數位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
隨著市場環境及監管環境的變化,降本增效成為金融業的必修課。壓降運營成本、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成為金融機構的普遍選擇。順應數位化轉型趨勢,金融機構還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的應用,賦能業務經營管理。業內人士表示,降本增效並非一味做減法,也並非不投入。關鍵是持續提升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統籌好局部和整體、短期和長期的關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比。這將有效減輕各類金融機構面臨的高質量轉型壓力,也為讓利實體經濟拓寬空間。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