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增強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增強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增強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增強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增強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增強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增強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增強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增強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增強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適應低利率環境 謀篇高質量發展-2024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經濟保持回升向好趨勢和中長期增長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需要竭盡全力統籌各項積極政策,也要堅定不移促進改革開放和創新,努力使市場與政府同向發力,做到保增長、強信心和穩預期相互加持。
10月30日,華商基金公告稱,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提前結束募集,認購截止日由11月14日提前至2024年10月30日。根據規定,該基金募集總規模上限為20億元,若募集超過超過20億元,基金管理人將按20億元上限採取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募集規模的有效控制。根據華商基金此前公告,華商基金宣布運用固有資金2000萬元認購華商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在上海開幕。中信集團董事長奚國華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ESG正加速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倡議支持更多國家建立符合國情、接軌國際的ESG政策體系、披露標準和評價方法,倡議中國企業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助力增強中國ESG體系影響力。
經濟日報文章指出,得益於監管部門的不斷引導,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意願、回購金額持續攀升。今年前8個月,約有1900家上市公司實際實施回購操作,累計回購金額超過1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增長。也要看到,和主要成熟市場相比,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及時性、穩定性和合理性還有優化空間,存在回購金額偏低、回購周期偏長,用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回購較多、註銷式回購較少等問題。部分上市公司回購誠意不足,導致投資者獲得感不強,回購效用也因此打了折扣。在投資者希冀穩定市場運行、獲得合理回報的當下,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回饋意識,用更大誠意優化股份回購方式、提高股份回購水平,很有必要。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近日發布。《決定》提出「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受到各方關注。證監會市場一司司長張望軍說,下一步監管部門將持續抓好貫徹落實,重點從五方面發力:一是從資產端著手,大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二是從資金端著手,持續引入更多源頭活水;三是從交易端著手,進一步優化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四是從文化端著手,積極培育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五是從工具端著手,進一步豐富完善政策工具箱。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也離不開更有力的監管執法。證監會綜合司司長周小舟表示,要通過改革全面加強監管執法。進一步推動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健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立體化懲戒約束體系。加強上市公司全鏈條監管,強化退市制度,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斷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渠道,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新華社)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今年以來280隻(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增強指數型基金平均超越業績基準回報為2.46%,在震盪市場斬獲不錯的超額收益。其中,226隻增強指數型基金斬獲超額收益,占比高達80.71%。 (中國基金報)
文章稱,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這是民營企業敢闖敢拼的最大底氣所在。一方面,狠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落實,瞄準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做好政策供給,加強涉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一致性評估,落實好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堅決抵制、及時批駁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讓民營企業「有感」更「有得」。另一方面,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數位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
隨著市場環境及監管環境的變化,降本增效成為金融業的必修課。壓降運營成本、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成為金融機構的普遍選擇。順應數位化轉型趨勢,金融機構還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的應用,賦能業務經營管理。業內人士表示,降本增效並非一味做減法,也並非不投入。關鍵是持續提升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統籌好局部和整體、短期和長期的關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比。這將有效減輕各類金融機構面臨的高質量轉型壓力,也為讓利實體經濟拓寬空間。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