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創於1863年,德國拜耳集團旗下,世界知名非處方藥供應商,致力於高分子/醫藥保健/化工以及農業領域,專注於人類和動物醫藥生產/研發/銷售的全球製藥企業
拜耳公司於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國創建。1899年3月6日拜耳獲得了阿司匹林的註冊商標,該商標後來成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藥品品牌,並為拜耳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巨額利潤。1925年公司同其他幾家化學公司合併建立法本化學工業公司,戰後被拆散。1951年成為獨立的法本繼承公司,稱拜耳顏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
公司的總部位於德國的勒沃庫森,在六大洲的200個地點建有750家生產廠;擁有120,000名員工及350家分支機構,幾乎遍布世界各國。高分子、醫藥保健、化工以及農業是公司的四大支柱產業。公司的產品種類超過10,000種,是德國最大的產業集團。拜耳的發展史就是對更高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
拜耳公司分為3個子集團公司,分別是:拜耳材料科技,拜耳農作物科學,拜耳醫藥。
該企業在2009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四。
2005年拜耳通過收購羅氏非處方藥部門,拜耳已經躋身世界非處方藥三強;拜耳醫藥的處方藥部繼續專注於心血管病、糖尿病、感染和泌尿系統等常用藥物領域,並加速發展專科藥物,如腫瘤藥物的開發。
拜耳醫藥保健是拜耳集團的子公司,總部位於德國勒沃庫森,是一家在世界醫藥保健領域內居領先地位的創新型醫藥公司。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經營動物保健、保健消費品、糖尿病保健和處方藥等業務。拜耳醫藥保健的目標是在全球發現並生產可以促進人類和動物健康的產品。2005年拜耳醫藥保健全球銷售額達94億歐元。
拜耳歷史
染料推銷員Friedrich Bayer和主染色員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合作創立了「Friedr. Bayer et comp.」,以生產和銷售合成染料。
儘管使用煤焦油衍生物生產染料的歷史僅有幾年,卻為年輕的化工行業開創了全新的業務領域。
公司在Wuppertal-Elberfeld設立了科學實驗室(1878至1912年間為公司總部),制定了行業研究的新標準。經過不懈努力及孜孜探索,拜耳研發出了眾多中間產品、染料和藥品,其中包括「世紀之藥」——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由Felix Hoffmann開發,於1899年投放市場。在這段時期,拜耳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出口遠至中國,並在俄羅斯、法國、比利時、英國和美國設立了分公司。阿司匹林也在拜耳的努力下,成為了歷史上最暢銷的藥品之一。 同時,拜耳也確立了自己在全球醫藥市場的霸主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事實證明Elberfeld已無法滿足繼續擴張的需求。因此,拜耳首先於1891年收購了Dr. Carl Leverkus & Sons North of Cologne工廠,繼而購買了萊茵河沿岸的一些其它土地。1912年,公司總部遷至勒沃庫森。
二戰以後,拜耳又一次集中精力投身研發工作,為重新建立業務運營奠定了基礎。聚氨酯化工的進一步發展、新作物保護產品、聚丙烯腈纖維Dralon等纖維、熱塑材料模克隆、新合成纖維染料和其他諸多發明均在公司的擴張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心腦血管藥、皮膚抗真菌藥、廣譜抗生素等新產品相繼從拜耳的製藥實驗室誕生。
1988年,拜耳慶祝成立125周年。同年,拜耳集團成為首家在東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德國公司。
1994年,拜耳收購了Sterling Winthrop的北美自我藥療企業——這是公司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因為此次收購使公司得以在美國重新使用「拜耳」作為公司名稱。這是75年來拜耳首次以自己的名稱並以拜耳十字標識作為企業標識在美國開展運營。1995年,美國的Miles Inc.被重新命名為拜耳公司。
2002年,拜耳股票以BAY為股票代號在全球最重要的證券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同年7月1日,拜耳集團開始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重組,從而形成了公司目前的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