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森宏觀的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即使英國避免了美國的直接關稅,它也可能不得不在貿易衝突中在美國和歐洲之間選邊站。經濟學家說,英國高度暴露於全球貿易混亂之中,因為進出口總額占GDP的64%。考慮到其他國家可能會以財政刺激作為回應,英國可能需要更認真地對待川普的其他威脅,包括減稅和推高通脹的驅逐移民措施。他們說,川普的行動對英國的政策來說將是鷹派的。
更多歐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歐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根據美國代表科技公司的行業組織Chamber of Progress的一份新報告,由於歐盟《數字市場法》,歐洲用戶的在線體驗面臨進一步降級。該法律禁止谷歌和蘋果等公司通過將自己的產品連結到谷歌搜索等所謂的核心平台服務,為自己的產品提供便利。該組織表示:「谷歌無法再將其產品套件(如谷歌地圖、航班和酒店)無縫集成到一個搜索結果中,這將迫使用戶瀏覽多個網站和應用程式,讓用戶進行再次簡化的任務。」報告表示,在線導航服務變得「更加繁瑣」。據悉,該組織的幾個合作夥伴都是歐盟《數字市場法》的目標公司。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歐盟針對中國出口賴氨酸反傾銷初裁結果預披露,稅率在58.3%—84.8%。2023年歐盟占國內賴氨酸出口比例約27%,預計徵收反傾銷稅短期或對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但考慮中國為全球賴氨酸主要生產國,海外企業供應有限,且胺基酸頭部企業集中度高、賣方話語權較強,反傾銷稅未來預計將逐步傳導至歐盟養殖企業,且短期或帶來一定搶出口效應。中長期而言,貿易摩擦等風險或加速國內企業出海布局。糧食安全背景下,豆粕減量替代、亞非拉出口增長及競爭格局優化等仍有望助力胺基酸景氣。
雖然受供應不確定性和創紀錄低排放量影響,歐盟碳價今年一直保持低迷,但根據機構估算,到2030年歐盟碳價可能上漲一倍以上,達到145歐元/噸(合158美元/噸)。機構預計,2024年歐盟碳價將降至平均65歐元/噸。隨著排放配額供應削減開始產生影響,本十年剩餘時間內,短期內低迷的價格水平將看到市場迎頭趕上。
「歐盟委員會正在就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單獨與部分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中方就此對歐盟發出警告。」法新社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13日告訴《環球時報》,中國機電商會代表全行業與歐盟談判,意味著程序上能在與歐盟達成協議並簽字生效後,適用於所有授權中國機電商會的中國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與歐盟單獨接觸,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將在程序上打亂雙方的談判安排,帶來難以預測的影響。中歐談判的背後不但事關電動汽車行業,還關聯著中歐經貿合作大局的整體協商與安排。部分企業與歐盟應該克制單獨接觸的衝動,為中歐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磋商創造更好的環境。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日前發表文章說,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一個錯誤決定,弊大於利。日前,德國等5個歐盟成員國投票反對,另有12個成員國棄權,但未能阻止歐盟通過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終裁草案,歐盟擬對原產於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最終反補貼稅。文章作者、布魯蓋爾研究所研究員烏里·達杜什指出,加征關稅是一個錯誤決定,對歐盟民眾弊大於利,最終會對歐洲汽車產業產生反作用。(新華社)
10月5日,崔東樹發布歐盟車市跟蹤。數據顯示,2024年1-8月的歐盟銷量達到811萬台,同比增長2%,但初步統計的歐盟8月的銷量僅有71萬台左右,嚴重低迷。
近日,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西班牙IE商學院教授費利克斯·瓦爾迪維索接受了採訪。他表示,加征關稅並非各方理想選擇,歐盟應該選擇與中國合作。費利克斯教授指出,歐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無法僅僅依靠自產的電動汽車來滿足。若歐盟希望實現目標,必須加強與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合作。他表示:「當今最重要的事情,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議程,而電動汽車在該議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的情況是,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極具競爭力。因此我認為,目前存在商業貿易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無法匹配的狀況。」(央視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龍前一日在出席德國柏林舉行的一場全球對話會時,對歐盟前景做出悲觀表態,他發出警告稱,美中在氣候變化、人工智慧(AI)等關鍵問題上將歐盟甩在後面,若繼續沿用傳統議程,「我們將會被市場淘汰」,「歐盟可能會消亡」 。(環球網)
歐盟新的債務規則旨在以足夠嚴厲的手段促使成員國整頓財政,但不會苛刻到無法實現的地步。對當前財政計劃進行測算後發現,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遠未達到歐盟的最新要求——其中有一項債務壓力測試尤為艱巨。結論是:要完全遵守新規,可能需要進行極難兌現的財政整頓。新框架對舊框架進行了完善,但其中一些要求極為嚴苛,可能會讓新規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中金公司在研報表示,中國電力設備出口穩增,看好歐洲市場的需求機遇。2024年1~7月中國主要電力設備出口金額同比+17.2%,保持穩健增長,其中出口歐洲市場的增速較為亮眼,同比+23.9%。我們認為在能源轉型、跨國互聯、老舊改造的大背景下,歐洲是近年來電力設備需求較旺盛的區域之一。中國作為歐盟變壓器第一大進口國,中資有一定業績和品牌基礎,有望憑藉技術實力、性價比優勢進一步打開歐洲市場。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