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管理成為車企降本增效的核心戰場。數據顯示,中國車企業均物流成本占比達15%以上,工業品採購周期普遍超過20天,而通過智能化、數位化的供應鏈重構,頭部平台已幫助行業實現成本顯著壓縮與效率突破性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供應鏈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線上購車趨勢加速發展,僅2024年就有超2000萬用戶通過電商平台搜索整車產品。在此背景下,以京東為代表的產業服務商正通過全鏈路供應鏈解決方案重塑汽車研產供銷服體系,助力車企在物流、採購和IT資源三大環節實現系統性降本增效。
作為汽車產業利潤的關鍵制約因素,中國車企業均物流成本占比顯著高於歐美(8%)、日本(5%)水平。通過構建覆蓋入廠、廠內及售後的全場景供應鏈網絡,京東物流已實現多個核心場景的效率躍升:為某車企打造的中東區域備件中心可實現24小時極速出庫;在與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的合作中,純電車型電池包運輸、充電樁倉配等環節均完成數智化升級。數據顯示,定製化供應鏈服務使企業物流響應速度提升50%以上。
從生產所需的工業品到辦公用品採購,供應鏈管理直接影響車企利潤率。研究表明,每降低1個百分點的採購成本可帶動利潤增長510%。京東工業通過"太璞"系統實現供需智能匹配,在某新能源車企項目中將平均採購周期從21天縮短至7天,並推動整體採購成本下降5%。這種端到端供應鏈數智化改造,正在重塑汽車製造企業的物資管理範式。
在數字基建層面,京東雲提供的混合多雲作業系統"雲艦"為車企實現多雲環境統一調度創造了條件。某頭部車企通過該系統整合分散的10餘個雲環境後,不僅將IT管理複雜度降低35%,更使整體資源利用率達到82%,直接節約近50%的雲計算成本。這種供應鏈協同能力正在成為智能製造的核心競爭力。
總結來看,京東構建的產業供應鏈生態已貫穿汽車研產供銷全周期,在物流效率、採購優化和數字基建三大領域形成系統性解決方案。當行業普遍面臨15%以上的物流成本壓力時,通過智能化供應鏈重構實現的成本壓縮與效率提升空間巨大。隨著2025年更多車企加速推進供應鏈數智化轉型,預計全產業鏈的降本增效成果將進一步顯現,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優格局。
更多供應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供應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