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合成纖維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玻纖行業現狀分析:中小企業重點生產設備多為單機控制

2025年玻纖行業現狀分析:中小企業重點生產設備多為單機控制

2025-05-08 10:17:2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玻璃纖維作為工業領域的關鍵基礎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子電器等眾多重要行業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來,全球及中國玻纖產量持續攀升,2022 年國內(僅指大陸地區)玻璃纖維紗總產量達到 687 萬噸,中國已成為全球玻纖產能第一大國。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玻纖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備受關注。其中,龍頭企業已率先邁出步伐,在智能製造數位化轉型方面成果顯著,而中小企業卻面臨諸多困境。深入研究玻纖行業中小企業智能製造數字轉型現狀、需求,並探索切實可行的轉型路徑,對推動整個玻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一、玻纖龍頭企業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樹立行業標杆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玻纖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玻纖行業的數位化浪潮中,龍頭企業發揮著引領示範作用,其積累的豐富經驗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借鑑。

  龍頭玻纖企業積極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全力打造數位化生產線。以某大型龍頭企業為例,對核心生產設備進行 3D 仿真建模,在虛擬環境中模擬製造工藝全過程,實現生產運營的數位化和智能化。通過搭建網絡系統工程,對生產工廠進行數位化升級改造,建立智能工廠。這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生產效率提高 45.04%,生產成本降低 20.37%,產品研發周期縮短 48.15%,不良品率降低 21.88%,能源利用率提高 24.25% 。

  龍頭玻纖企業注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智能製造體系。普遍對已有系統和裝備進行深度改造,與 ERP 等業務系統深度整合,提升對現有設備的數位化管控能力,實現設備遠程故障診斷、工藝操作反向控制、能源消耗集中管控等應用,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某企業利用智能化技術改造後,智能化生產線上工作強度大幅降低,生產效率有效提升,一條年產 10 萬噸的生產線,用工減少 100 多人,每年節約人工成本 1000 萬元以上,人均產能提高 3 倍,各項生產指標遠超人工控制水平。

  龍頭玻纖企業通過建立玻璃纖維工業大數據中心與信息集成系統,推動工業大數據運營。實時採集生產線信息,高效統計、評估、分析和處理數據,總結生產經驗算法,應用人工智慧預判發展趨勢,為管理決策和專家診斷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像有的企業建成大數據中心,實時採集生產線各類管控信息 1218 項,處理超 4 萬點位數據,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精準的數據依據。

  二、玻纖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現狀堪憂,面臨諸多難題

  相比龍頭企業,玻纖中小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上困難重重,在多個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中小企業生產車間大多採用舊式設備,服役時間長,生產效率低且不具備數位化能力,無法實現設備聯網和數據傳輸。在智能裝備應用方面,尚未採用 AGV 智能運輸車、工業機器人等設備,物料轉運、產品打包入庫等環節嚴重依賴人工,生產效率低下。例如,部分企業在片狀料裁切工序完全依靠人工切割,不僅效率低、精確度差,還存在安全風險。多數企業採用 PLC/DCS 控制系統,具備基礎自動化能力,但生產設備多為單機控制,關鍵任務操作依賴人工,產線自動化水平較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上,部分企業在產品質量檢測環節仍依賴人工肉眼識別,未應用機器視覺檢測等技術,導致檢測效率低、結果精確度不高。此外,中小企業普遍未建設集中管控中心,無法實時監測及管控產線和車間生產情況,生產執行情況依靠人工填寫紙質報表記錄,難以精確追溯。

  中小企業重點生產設備多為單機控制,數位化水平差,不具備數據採集基礎。在設備巡檢方面,大多採用人工巡檢方式,依靠人工抄表採集數據並紙質記錄保存。在能耗數據採集上,多數企業採用人工抄表形式,雖有部分企業對重點用能設備進行優化升級,但尚未構建成熟的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數采設備使用量低,能源管理系統建設緩慢,無法實現能源可視化和科學調控。

  OA 系統、ERP 系統等在玻纖中小企業中應用較為普遍,但多數企業未部署製造執行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生產及運營管理必要的信息化系統及工業軟體。這導致生產管理缺乏系統支撐,生產管理效率低下,無法有效利用生產數據進行科學化決策。

  部分中小企業生產車間無工業網絡覆蓋,關鍵生產裝備無法聯網,存在 「信息孤島」。在安全防護方面,工業網絡覆蓋不足,缺乏網絡安全防護手段,工業主機缺少防病毒軟體和補丁管理,遠程訪問缺乏授權管理,存在數據泄露風險。部分企業機房伺服器使用年限長,硬體損耗大,數據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多數企業未建設數據中心或數據中台,數據大多存儲於紙質文件中,無法實現多系統間的協同應用與共享,難以利用數據指導生產經營。

  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數位化轉型相關培訓計劃,員工對智能製造及數位化轉型僅停留在概念了解層面。企業內部缺少推動智能製造發展的人才及團隊,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績效考核及晉升機制、知識管理體系等,無法保證員工獲取新技能和知識以適應企業發展需求。

  三、玻纖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需求迫切,明確發展方向

  依據《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 - 2020),圍繞玻纖智能化生產及企業數位化管理要求,玻纖中小企業在數位化提升方面有著多方面的需求。

  在原料管理、制球、拉絲、紡紗、織布、酸熱處理等關鍵工藝環節,需加大智能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應用力度。針對原料裝卸、計量配料、智能質量檢測等環節開展對標優化分析,提升產線重點環節數位化、智能化水平,促進生產少人化、無人化,提高作業效率,改善用工環境。

  在設備管理、生產計劃、能源管理等環節,需開展對標分析。優化設備巡檢方式,提升設備參數、能源、生產執行信息的實時監控能力,打破人工採集數據的低效模式,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各類數據的統一管理和應用。

  圍繞企業組織結構、人員技能、人事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度剖析,建立人員知識、技能、經驗管理平台,完善智能製造人才培養體系,組建專業化智能製造數字轉型推進團隊,確保轉型規劃順利實施。

  重點圍繞數據採集、系統集成、信息安全開展優化升級。形成生產全流程重點數據及信息的自動採集能力,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數據利用,優化管理決策。同時,促進生產現場設備、控制系統及信息化系統間的集成,保障數據及信息完整流轉。

  圍繞裝備、網絡建設開展對標分析,實現工業網絡生產區域全覆蓋,提升關鍵生產設備聯網率,通過加裝傳感器等方式,實現設備實時運行參數採集和遠程監控。

  圍繞銷售系統、銷售計劃制定開展能力對標分析,實現銷售與採購、生產、倉儲等環節業務集成。依據市場信息和歷史銷售數據進行市場預測,推動生產模式從傳統推動式向拉動式轉變。

  四、玻纖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清晰,助力行業發展

  基於玻纖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需求,可從多個方面入手,實現數位化改造升級。

  加快更新落後生產設備,部署數位化、智能化裝備。在原料管理環節,優化庫房布局和運送料路線,採用智能電子秤量、混料配料設備以及自動運料輸送線等智能裝備,替代人工完成多項任務。在倉儲管理環節,運用 RFID 設備實現倉儲物流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在工藝環節,建設物料自動運輸線,配備智能加卸料機器人等設備,提高生產連續性和效率。

  制定完整生產數據採集架構,建設數據採集與控制系統。對關鍵生產設備和工況監測點位加裝智能儀器儀表和數字傳感器,拓展現有設備數據採集維度。利用信息通信手段實時傳輸數據,打造智能巡檢模式,推進透明化生產。

  建設智能配料系統,實現無人化稱重加料、配方控制等功能,提高配料精度和速度。完善關鍵工藝環節控制系統,實現設備運行參數自動採集、監控和加工製造過程自動控制。建設智能質量檢測系統,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半成品和成品質量自動檢驗。

  推進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等關鍵環節系統應用,建成涵蓋 MES、ERP 等系統的工業軟體集群。打通生產管理系統與經營管理系統的數據和工作流,實現各環節數據聯動,消除 「信息孤島」,促進業務互聯。

  分析和改進企業財務、採購、人事等業務部門工作流程,制定標準化程序,梳理協同運營需求。玻纖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建設和完善相關系統及模塊功能,提高部門協同能力和業務處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制定工業自動化網絡架構,實現生產區域網絡全覆蓋,確保關鍵環節設備和車間聯網。制定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架構,保障網絡運行安全。統一數據標準,實現生產和經營數據採集、存儲和共享。更新機房伺服器硬體設施,規劃建設數據中心,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

  建設生產智能總控中心,應用三維可視化手段對生產全過程進行實時管控。實現生產工序和技術參數數據集中管理,提升生產組織、調度管控的統一協調能力,形成閉環管控。

  玻纖行業中小企業的智能製造數字轉型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雖然中小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生產裝備落後、數據採集能力薄弱、工業軟體應用不健全等諸多問題,但通過對龍頭企業成功經驗的借鑑,明確自身的轉型需求,並沿著革新生產設備、強化數采能力、完善控制系統等七條轉型路徑穩步推進,中小企業有望實現數位化改造升級。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還將推動整個玻纖行業朝著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在 2025 年及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為行業的持續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玻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