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力系統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逆變器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5年,逆變器市場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本文通過對逆變器資源參與的慣量及一次調頻市場定價機制的研究,探討了逆變器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及其市場價值。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逆變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在電力系統低碳化轉型的過程中,基於化石燃料發電的同步機組比例不斷下降,而風電、光伏等逆變器資源(IBRs)的滲透率逐漸提高。這使得電力系統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低慣量特性,系統頻率安全穩定面臨更高風險。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電力系統運營商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激勵多調頻資源提供慣量與一次頻率響應(IPFR)輔助服務。2025年,逆變器資源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其提供的虛擬慣量和一次調頻能力成為保障系統頻率穩定的關鍵。
逆變器市場現狀分析提到逆變器資源通過不同的控制技術實現對頻率變化的響應。現有併網逆變器控制技術主要分為構網型(GFM)和跟網型(GFL)兩大類。GFM控制通過模擬同步發電機的頻率調節行為,具備慣量響應與一次調頻的能力,類似於同步發電機;而GFL控制的核心在於鎖相環(PLL),其通過PLL控制實現與電網同步。由於鎖相環的固有測量延遲,GFL控制無法在頻率跌落的瞬間提供頻率支撐,但可以通過下垂控制來模擬同步發電機調速器的行為,從而提供一次調頻支撐。這兩種控制技術在提供頻率支撐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基於這兩種控制的逆變器資源在市場機制中的價值回報也有所不同。
為了激勵逆變器資源提供慣量和一次調頻支撐,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能量-IPFR聯合市場框架。該框架允許包括傳統火電發電商、基於GFM控制的新能源發電商、基於GFL控制的新能源發電商等各類主體參與。在該框架下,建立了涵蓋同步機組、基於GFM和GFL控制機組的調頻模型,並刻畫了系統頻率動態特性。進一步,建立了聯合市場出清模型並制定了合理的定價出清機制。該定價機制能夠依據多類型資源的調頻能力確定其對應的價值回報。具體而言,對於同步機組和逆變器機組,其慣量和一次調頻係數的市場價值通過差異化定價機製得到合理評估。在算例分析中,通過改進的PJM-5和IEEE-118節點系統驗證了所提IPFR市場定價機制的有效性和可擴展性。
在實施所提出的市場機制後,逆變器資源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通過算例分析,可以看出,與僅參與能量市場相比,火電發電商、基於GFM和GFL控制的新能源發電商在能量-IPFR聯合市場的收益分別增加了79.68%、24.95%和27.39%。這表明,通過合理的市場機制設計,逆變器資源能夠獲得與其貢獻相匹配的經濟回報,從而激勵更多的逆變器資源參與電力系統的頻率調節服務。此外,能量市場和IPFR市場的出清價格在趨勢上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各時段內市場的供需關係。在負荷尖峰時段,能量市場的需求顯著增長,導致市場出清價格攀升至峰值水平。與此同時,系統對慣量和一次調頻能力的需求也顯著提高,相應地,慣量和一次調頻係數的市場價格也會同步提升。整體而言,IPFR市場出清價格走勢與頻率穩定風險成正相關。
儘管所提出的市場機制在理論上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在頻率動態建模方面,當前的研究採用基於慣量中心的均一化頻率響應模型,未考慮系統中各節點的頻率動態變化特性。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系統各節點頻率動態差異增大,未來需要對各節點慣量和一次調頻能力的出清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其次,在場景設置上,市場出清量和出清價格會隨擾動場景設定的不同而發生改變。現有研究對不同擾動場景與價格合理性的關係探討不足,未來需要結合系統功率擾動特性,研究不同擾動對出清價格的影響。最後,在出清模型實用性上,當前電力市場普遍以「備用容量」作為出清對象,若將「慣量」和「一次調頻能力」轉化為備用進行出清,雖然易於融入現有市場規則,但市場定價規則較為模糊。本文所提出的「慣量」和「一次調頻」市場機制量化了不同控制方式所對應的價值回報,為市場機制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實用性上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兩種方法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有待對比分析。
綜上所述,2025年逆變器市場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通過合理的市場機制設計,逆變器資源能夠為電力系統的頻率穩定提供有效的支撐,並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系統複雜性的增加,逆變器市場機制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的研究需要在頻率動態建模、場景設置和出清模型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進一步完善逆變器市場機制,促進逆變器資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廣泛應用。
更多逆變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逆變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