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產業在經歷快速擴張後迎來深度調整期。頭部企業普遍面臨盈利壓力,組件、矽料、電池等環節虧損規模擴大,同時政策層面的「反內卷」行動與市場供需關係變化正重塑行業格局。本文通過梳理產業鏈數據及趨勢,揭示當前光伏行業的核心挑戰與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據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組件出貨廠商(按營收排序)合計淨虧損達160億元人民幣。頭部企業中,某龍頭組件商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2.6%,淨利潤虧損超29億元;另一主要廠商因產品價格跌破成本線導致經營虧損25.7億元。矽片與電池環節同樣承壓:矽片龍頭企業營收同比下降17%,淨虧損42.4億元;電池領域代表企業淨利潤虧損2.6億元,同比擴大近六成。
儘管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局部突破(如某廠商二季度扭虧為盈),但行業現金流整體吃緊。數據顯示,五大組件商中四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值,其中某頭部企業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流出超38億元,另一企業資金缺口達19.5億元。
2025年第二季度起,光伏行業「反內卷」行動初見成效:低價競爭現象顯著減少,矽料、組件等環節價格觸底反彈。據市場反饋,7-8月多晶矽價格回升超15%,組件招標價平均上漲約10%。這一趨勢與政策導向密切相關——6月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低於成本價銷售」定性為違法;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提出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
行業倡議組織進一步強化自律機制,呼籲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而非價格戰獲取競爭優勢。例如,某電池廠商通過提升N型TOPCon電池效率至26%以上,在高端市場實現溢價銷售。儘管如此,分析指出政策需持續發力,尤其在規範供應鏈金融、優化產能布局等方面仍存挑戰。
短期陣痛背後,行業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領域轉移:高效組件(如ABC、HJT技術)、智能運維系統及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投資重點。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採用新一代技術的組件廠商毛利率較傳統產品高出8-12個百分點,某頭部企業通過優化海外高端市場布局,二季度出口占比提升至65%。
長期來看,光伏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
1. 技術疊代主導競爭:PERC向TOPCon、HJT的產能轉換加速,預計2026年高效電池市占率突破40%;
2. 產業鏈價值重構:從單一製造轉向「設備+服務」模式,頭部企業正通過自建電站與數位化平台延伸價值鏈;
3. 全球化再平衡:歐美市場對本土化產能要求提升,推動中國企業加速海外建廠(如東南亞、中東地區)。
2025年的光伏產業正處於周期性調整的關鍵節點。儘管上半年虧損規模擴大,但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已為行業復甦奠定基礎。隨著價格企穩回升及高端市場擴容,預計下半年盈利改善將逐步顯現。未來競爭核心將從產能擴張轉向技術、成本與全球化布局的綜合能力比拼,光伏產業或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