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五味子作為常用中藥材,市場需求持續攀升。2025年,一系列聚焦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的政策相繼出台,明確提出要加強中藥材質量控制,推動中藥配方顆粒產業規範化發展。在此背景下,對五味子配方顆粒製備工藝與質量標準的研究意義重大,關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五味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研究五味子配方顆粒的製備工藝及質量標準時,材料與儀器的準備是基礎工作。材料方面,選用來自遼寧省海城市中藥材批發市場的五味子,該藥材嚴格符合《中國藥典 (2020 版)》對五味子藥材的相關標準。同時,還有自製的五味子配方顆粒,以及購自專業機構的五味子醇甲對照品。試劑包括色譜級甲醇、高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儀器配置上,涵蓋了高效液相色譜儀、電子天平、紫外分析儀、旋轉蒸發儀、可調控電熱套、乾燥機等多種專業設備,分別由不同知名公司生產,為後續實驗提供了有力保障。
溶液製備是實驗的關鍵環節。對照品溶液的製備,需精密稱取五味子甲醇,將其與甲醇配置成每 1 mL 溶液含五味子醇甲 0.3 mg 的溶液。供試品溶液製備時,精準稱取相當於原藥材 0.25 g 的五味子顆粒,置入 20 mL 量瓶內,加入甲醇定容至 18,在 250 W、20 kHz 條件下超聲處理 20 min,取出後加適量甲醇至刻度,搖勻過濾,取濾液備用。色譜條件參考《中國藥典》2015 版關於五味子質量標準中質量測定方法,採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色譜柱,流動相為甲醇與水按 65:35 的比例混合,流速 1.0 mL/min,檢測波長 250 nm,柱溫為室溫,進樣量 10 μL 。
提取工藝的優化直接影響五味子配方顆粒的質量。採用 L9 (3) 4 正交試驗設計,以五味子醇甲浸膏得率、五味子醇甲轉移率為考察指標,對加水倍數、提取時間、煎煮次數三個因素進行研究。通過對不同因素水平組合的實驗,分析得出三項考察因素對五味子醇甲轉移率的影響效果為煎煮次數>提取時間>加水量,且在不同因素水平中存在特定的優劣關係。綜合考慮成本與能耗,最終確定提取工藝為加水 8 倍,煎煮時間 0.5 h,煎煮 3 次。對該工藝進行驗證,取五味子飲片 100 g,按此工藝操作,多次測定五味子醇甲轉移率和浸膏得率,結果顯示該工藝穩定性良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由於五味子提取液成分特性,直接噴霧乾燥存在問題。經研究發現,在提取液中加入適量麥芽糊精可解決噴霧黏壁問題。通過全因子試驗優化噴霧乾燥工藝參數,確定按 1:1 的比例加入固量 40% DE 值 10 的麥芽糊精。利用全自動顆粒機進行製備,具體參數為進風溫度 140 ℃,進料速度 7.5 mL/min,霧化壓力 6.0 kPa,壓縮空氣比 100%,松密度 0.30 g/mL,振實密度 0.51 g/mL,休止角 51.8 。
質量檢驗是保障五味子配方顆粒品質的重要手段。定性鑑別採用薄層色譜法,對比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結果顯示試品與對照藥材、對照品樣本在特定色譜位置顯示顏色相同。粒度檢測中,3 個不同批次無法過 1 號篩顆粒比例均低於 15%,符合規定。水分檢查結果表明,3 個批次平均含水量均未超過 8% 。乾燥失重檢查顯示 3 個批次顆粒失重比符合要求。溶化性檢查中,顆粒在規定條件下全部溶解,無懸浮物。流動相考察發現,3 個批次休止角均低於 40°。重複性考察以五味子醇甲含量為指標,樣本具有較好可重複性。加樣回收實驗顯示,五味子醇甲平均加樣回收率良好 。
綜上所述,在2025年五味子行業政策的引導下,通過對五味子配方顆粒製備工藝的深入研究與優化,確定了加 8倍、提取30 min、提取 3 次的提取工藝及相應的製備工藝參數。同時,建立了全面且嚴格的質量檢驗標準,該工藝可重複性高,質量控制方法簡單易操作,所製備的五味子配方顆粒穩定性良好,符合工業化生產要求,為五味子配方顆粒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更多五味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五味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