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補政策持續發力下,中國小家電市場呈現結構性回暖跡象。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國內小家電市場規模達832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個護電器以顯著增速成為增長核心動力。然而,在整體向好的背景下,傳統龍頭品牌面臨轉型陣痛——以剃鬚刀為主業的飛科電器(以下簡稱"飛科")業績持續承壓。其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18%至41.5億元,淨利潤腰斬至4.58億元,折射出行業競爭加劇與消費疊代帶來的深層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器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儘管小家電整體回暖,但個護電器細分領域呈現冰火兩重天。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線上電動剃鬚刀零售額同比下降6.9%至86.1億元,市場規模連續兩年收縮。飛科作為頭部企業,其剃鬚刀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27億元驟降至2024年25億元以下,降幅達18%,直接拖累整體業績。
這一趨勢背後是消費分級的深化:高端市場被外資品牌壟斷(如飛利浦、博朗),而平價賽道面臨超人、追覓等新勢力圍剿。數據顯示,2024年飛科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至60.78%,但單價300元以上型號銷量未達預期;低端產品線增速停滯,子品牌"博銳"營收僅增長1.55%。
飛科試圖通過電吹風等品類打造新增長點,但成效有限。其電吹風業務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13%升至2024年的18.6%,卻在2024年遭遇7.4%的下滑。對比戴森、萊芬等品牌技術疊代速度(如高速馬達、納米負離子護髮技術),飛科2023年推出的"銀河星環"系列已顯遲滯,未能突破價格與功能雙重天花板。
其他多元化品類表現更弱:電熨斗、理髮器等產品合計營收占比不足17%,且面臨極米、石頭科技等跨領域品牌的跨界擠壓。數據顯示,飛科2024年非剃鬚刀電器業務整體增速低於行業均值5個百分點,印證了"一超多強"格局的脆弱性。
飛科長期依賴代工模式的弊端在高端化轉型中暴露無遺。儘管自主生產比例從2012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63%,但研發投入占比始終低於2.4%,與銷售費用(2024年達14.86億元)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重營銷、輕技術"的策略在智能剃鬚刀賽道已顯乏力:其新品搭載的AI聲波感應等技術,較外資品牌同類產品落後2-3代。
同時,飛科營銷方向存在錯位風險。通過聯名迪士尼、漫威吸引年輕女性群體雖提升曝光量,但核心男性用戶需求洞察不足——數據顯示,在"父親節""520"等節點促銷中,剃鬚刀的男性自主購買率僅占43%,折射出品牌價值傳遞偏差。
2025年行業數據顯示,在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帶動下,剃鬚刀線上銷售占比突破78%。但飛科的分銷體系仍以傳統經銷商為主導,其直營渠道收入占比不足15%,錯失即時零售紅利。與此同時,Z世代消費群體崛起加速產品疊代:2024年"國潮科技風""性價比高端化"成為搜索熱詞,而飛科的產品設計語言(如卡通聯名款)與男性用戶追求的硬核科技感存在認知鴻溝。
總結
在消費升級與技術革命疊加的2025年,小家電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深耕的戰略轉折。飛科的困境揭示了傳統製造業轉型的普遍痛點:過度依賴代工模式導致技術儲備不足、營銷策略與用戶需求錯配、多元化布局缺乏聚焦效應。未來競爭將圍繞智能化研發、精準場景化運營展開——唯有重構產品基因、建立數據驅動的全渠道體系,方能在電動剃鬚刀等紅海市場重獲增長動能。對于飛科而言,這既是生存挑戰,更是破局重生的關鍵窗口期。
更多電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