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化工中間體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分析: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有望增至9.5億美元

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分析: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有望增至9.5億美元

2025-07-21 17:51:3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和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碳酸二甲酯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型溶劑和化工中間體,其行業政策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以下是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分析。

  碳酸二甲酯作為一種綠色環保且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在當今化工產業格局中占據著愈發重要的地位。我國碳酸二甲酯主要用於鋰電池電解液溶劑部分和聚碳酸酯領域,近年隨著終端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鋰電池電解液占比持續提升,《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碳酸二甲酯在聚碳酸醋領域需求為26.3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需求為26.7萬噸,分別占比32.3%和32.8%左右,其他領域需求為28.3萬噸。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

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分析: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有望增至9.5億美元

  一、2025年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動態剖析

  (一)全球市場規模穩步上揚

  近年來,碳酸二甲酯在全球市場的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2024年,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達到了 5.9億美元。隨著其在眾多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特別是在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背景下,碳酸二甲酯憑藉自身低毒、環保等特性,在塗料、膠粘劑等領域對傳統溶劑的替代進程加速。相關預測指出,到2029年,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有望增至9.5億美元。這一增長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碳酸二甲酯需求的持續攀升,也預示著其在未來化工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分析:全球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有望增至9.5億美元

  (二)中國市場規模增長顯著

  在中國,碳酸二甲酯市場規模增長勢頭同樣強勁。2023年,中國碳酸二甲酯的產量達到127.5萬噸,需求量為101.6萬噸,對應的市場規模達到58.5億元人民幣。從產能角度來看,2024年國內碳酸二甲酯產能同比增長 33.2%,產量同比增長41.3%,全年裝置開工率為51.6%。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對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的需求逐年遞增,碳酸二甲酯作為電解液主要溶劑之一,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紛紛布局生產項目。2024 年,中國就有10套碳酸二甲酯裝置建成投產。預計到 2025 年,國內碳酸二甲酯產能將增長至405.5萬噸/年。然而,主力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預期,行業供需壓力依然較大,價格競爭也將愈發激烈。綜合多方面因素,預計2025年國內碳酸二甲酯價格大致呈現 「M」 型走勢,波動於3500 - 4500元/噸區間,均價或在3900元/噸附近。

  二、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深度解析

  (一)行業標準逐步完善

  受到政策以及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碳酸二甲酯行業標準正朝著更加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這為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GB/T33107 - 2022《工業用碳酸二甲酯》明確規定了工業用碳酸二甲酯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章及標誌、包裝、運輸、貯存和安全等方面的內容,適用於以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與甲醇為原料生產的工業用碳酸二甲酯。YS/T672 - 2022《碳酸二甲酯》作為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對碳酸二甲酯在有色金屬領域相關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章等進行了規範。此外,還有地方標準如山東省地方標準 DB37/T2202 - 2022《碳酸二甲酯通用技術條件》,規定了碳酸二甲酯在該地區的通用技術要求。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使得碳酸二甲酯從生產到使用的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助於提升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二)生產工藝持續革新

  碳酸二甲酯的生產工藝在不斷發展和改進。目前,主要的生產工藝有二氧化碳與甲醇反應的合成方法。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在較高溫度和壓力下進行,一般反應溫度在 160 - 220 攝氏度,壓力在 5 - 10MPa 範圍內。同時,高效催化劑的使用也是關鍵,常用的催化劑包括金屬催化劑(如鈦催化劑)和固體酸催化劑。生產工藝標準對反應溫度、壓力的精確控制以及催化劑的選擇、用量及其活性都有嚴格要求,以確保反應效率和產物純度,實現生產過程的高效性和經濟性。在 2024 年,酯交換法實現了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浙石化 20 萬噸 / 年 DMC 聯產乙二醇項目採用唐山好譽科技開發的酯交換法工藝,於 2024 年 10 月成功投產,首次實現國內單套裝置產能國際領先。合成氣路線的長周期穩定性也得到了驗證,河南能源研究總院合成氣制 DMC 項目在 2024 年 10 月完成千小時長周期穩定性測試,自主研發的催化劑在連續運行中表現優異,DMC 選擇性保持在 98% 以上。尿素法工藝產業化也相繼落地,重慶建峰化工 5 萬噸 / 年 DMC 項目採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尿素兩步碳酸丙烯酯,再經酯交換製得 DMC,該項目於 2024 年 12 月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些新工藝的成功應用和發展,為碳酸二甲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隨著碳酸二甲酯市場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2024 年中國有 10 套碳酸二甲酯裝置建成投產,且未來幾年,仍將有多套裝置陸續投產。據不完全統計,2025 - 2026 年間,預計中國新增 12 套碳酸二甲酯裝置。國內碳酸二甲酯產能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其中山東產能最大,約占全國總產能的 42.9%。產能的快速擴張導致市場供需失衡,價格競爭加劇。2024 年國內碳酸二甲酯行業繼續 「內卷」,價格呈現低位震盪態勢。受此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市場年均利潤達到歷史新低。以 PO 酯交換法碳酸二甲酯為例,2021 年年均利潤約為 6738 元 / 噸,而 2024 年跌幅達 103%;EO 酯交換法年均利潤約為 3879 元 / 噸,2024 年跌幅達 104%;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年均利潤約為 3815 元 / 噸,2024 年跌幅達 100%。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2025年碳酸二甲酯發展趨勢前瞻

  (一)新能源領域需求持續擴張

  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碳酸二甲酯在新能源領域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隨著電動汽車產能的持續激增,對鋰電池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碳酸二甲酯作為鋰電池電解液的主要溶劑,其需求將進一步得到擴張。從數據來看,2019 年以來,中國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帶動電解液消費量快速增加,用作電解液溶劑的碳酸二甲酯消費占比大幅增加。而且,隨著儲能系統的不斷發展,對鋰電池的需求也在增加,這同樣會拉動碳酸二甲酯的市場需求。預計未來,碳酸二甲酯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需求也將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二)產業綠色化發展趨勢凸顯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綠色化學理念深入人心。碳酸二甲酯作為一種環保型化工原料,其產業綠色化發展趨勢將愈發明顯。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將更加注重節能減排,採用更加環保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在合成氣制碳酸二甲酯工藝中,通過優化催化劑性能和反應條件,提高反應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在產品應用方面,碳酸二甲酯憑藉其低毒、易降解的特性,在塗料、膠粘劑等領域替代傳統有毒有害溶劑的進程將加快,有助於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推動相關行業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未來,碳酸二甲酯產業將在綠色化學的引領下,不斷探索更加環保、高效的發展路徑。

  (三)技術創新推動行業升級

  技術創新將是推動碳酸二甲酯行業持續發展和升級的核心動力。一方面,企業將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不斷優化現有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例如,進一步改進酯交換法、合成氣法、尿素法等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純度。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應用領域和產品,拓展碳酸二甲酯的市場空間。例如,研究開發以碳酸二甲酯為原料的新型材料,用於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端領域。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位化、智能化技術也將逐漸應用於碳酸二甲酯的生產過程中,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優化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碳酸二甲酯行業將實現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提升整個行業在全球化工市場中的地位。

  綜上所述,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現狀在政策驅動下呈現出「綠色化、高端化、創新化」的發展趨勢。未來,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推進以及新能源市場的擴張,相關政策體系預計將進一步完善,為行業創造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更多碳酸二甲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碳酸二甲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