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積極推進 「雙碳」 目標實現,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各領域綠色轉型。森林碳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其價值實現備受關注。酒店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在碳中和政策的推動下,也在積極探索通過碳交易等方式實現綠色發展,而森林碳匯價值的實現與酒店行業的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零碳認證是酒店實現 「碳中和」 目標的重要政策手段,通過嚴格的審查和審計,要求酒店核算碳排放併購買碳信用來抵消排放,以達到零碳排放標準。某酒店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坐落於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內,於 2020 年 6 月投入營業,總建築面積約 2.2 萬 m²,擁有客房 200 間、宴會廳和會議室 5 個。該酒店於 2021 年 6 月被授予碳中和證書,成為國內首家獲此認證的零碳酒店,其通過購買塞罕壩機械林場造林碳匯項目的碳匯實現碳中和,在 2021 年 1-5 月期間,將排放的 575t 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全部抵消。
《2025-2030年中國酒店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為探究零碳認證對酒店房價的影響,選取該酒店定價為被解釋變量,以零碳認證與否、宏觀經濟因素、遊客數量和同類酒店競爭為解釋變量,以市場需求、酒店設施與服務、節假日因素和季節性因素等為控制變量進行分析。其中,酒店定價為該酒店大床房 / 雙床房的價格;零碳認證與否以是否是 「碳中和」 酒店,經第三方認證取值為 1,否則為 0 來衡量;宏觀經濟因素由承德市的 GDP 衡量;遊客數量由承德市年遊客數量衡量(2023 年為估算值);同類酒店競爭由在塞罕壩的同類酒店總數和平均價格衡量。
通過方差分析可知,零碳認證開展前酒店房價平均值為 836.00,開展後為 1238.00,F 值為 5.203,P 值為 0.046(P<0.05),表明零碳認證對酒店房價有顯著正向影響。Logistic 回歸分析也顯示,「碳中和」 對消費者選擇酒店房價的影響顯著,McFadden R² 為 0.225>0.2,Cox 和 Snell R² 為 0.484,Nagelkerke R² 為 0.511,均表明零碳認證提升了酒店房價,且增強了消費者為環保支付額外費用的意願,促進了森林碳匯價值通過碳交易轉化實現。
區域 「碳中和」 政策同樣對酒店房價產生重要影響。從 2020 年 3 月開始,河北省陸續頒布了一系列地方政策及法律法規,促進 「碳中和」 的發展,其中 2022 年 6 月 19 日頒布的《河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是重要的政策分界點。
調查數據顯示,2023 年 12 月 14 日該酒店普通標間房價為 788 元 /d,而 2021 年 12 月 14 日同樣房間的價格為 688 元 /d,上漲了 100 元 /d。對 2021-2023 年該酒店房價數據進行政策出台前後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政策出台前(0)的樣本數為 5,平均值為 793.2,標準差為 102.172,標準誤為 45.693,95% 置信區間下界為 666.34、上界為 920.06,最小值為 688、最大值為 950;政策出台後(1)的樣本數為 7,平均值為 1211.14,標準差為 379.758,標準誤為 143.535,95% 置信區間下界為 859.93、上界為 1562.36,最小值為 788、最大值為 1788;總計樣本數為 12,平均值為 1037,標準差為 358.852,標準誤為 103.592,95% 置信區間下界為 809、上界為 1265,最小值為 688、最大值為 1788。方差分析中,「碳中和」 相關政策出台前的平方和為 509472.343,df 為 1,MS 為 509472.343,「碳中和」 相關政策出台後的平方和為 907051.657,df 為 10,MS 為 90705.166,總計平方和為 1416524,df 為 11,F 值為 5.617,Sig. 為 0.039<0.05,說明區域 「碳中和」 政策對酒店房價有顯著正向影響,為酒店碳匯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有力保障。
雖然酒店在參與森林碳匯價值實現過程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在森林碳匯價值的核算與評估方面,一是森林碳匯計量不準確,複雜性高,技術手段有局限,不同地區採用的核算標準和方法存在差異,導致計量結果偏差較大,且部分地區數據獲取和監測不完備;二是經濟價值評估複雜,碳匯貿易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同時森林碳匯的間接效益難以精確量化並納入評估體系。
在森林碳匯價值實現的內在動力方面,森林碳匯項目開發難度大,交易機制不完善。項目生長周期和投資回收周期長,規模效率不足提升了開發成本,技術創新缺乏限制了效益;交易流程嚴苛繁瑣,增加了酒店等市場主體的參與成本。此外,利益相關者協調難度大,存在利益衝突,部分地區對碳匯項目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不高,影響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在政策支持與監管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森林碳匯缺乏商品屬性,市場流動性和投資吸引力偏低,且支持政策缺少激勵機制,限制了項目規模化發展;監管機制不健全,缺乏全面統一的框架,各地監管標準不一,監管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且缺乏專門的、高層級的法律法規對項目進行規範和約束。
為推動酒店更好地參與森林碳匯價值實現,可從多個層面採取措施。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森林碳匯市場,通過碳交易機制激勵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經營管理,鼓勵酒店等企業和個人購買森林碳匯,同時設立碳市場監管機構,確保市場公平、透明和有效運作。
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嘗試發行森林碳金融產品,如森林碳債券、森林碳信用證等,將森林碳匯的未來收益進行金融化探索,吸引投資者參與,為包括酒店在內的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開展森林碳稅和補貼政策,政府制定森林碳稅和提供碳匯補貼,鼓勵酒店等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併購買森林碳匯,同時設立森林碳匯基金,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開展森林碳匯認證和監測,建立認證體系和監測機制,確保項目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相關工作,提高投資者對包括酒店參與的森林碳匯項目的信任度。
在地方層面,制定適應地方需求的森林碳匯激勵政策,降低碳匯市場交易 「門檻」,使碳市場在地方更好開展,通過獎勵機制、稅收優惠等鼓勵酒店等企業和個人參與項目,促進碳減排和森林保護。
綜上所述,2025年酒店行業相關碳中和政策對森林碳匯價值實現具有顯著推動作用。零碳認證和區域 「碳中和」 政策的實施,顯著提高了酒店房價,增強了消費者環保支付意願,促進了碳匯價值通過碳交易實現。然而,在核算評估、內在動力、政策監管等方面仍存在問題。通過完善市場、開發金融產品、實施稅費補貼、加強認證監測和地方政策激勵等措施,能夠進一步推動酒店參與森林碳匯價值實現,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其中,塞罕壩機械林場碳匯造林項目2015年啟動,2021年完成首批造林碳匯18.275萬t 國家核證減排量的簽發,當年銷售 16.2181 萬 t,實現收入 309.0753 萬元,截至目前林木蓄積量為1036.8 萬 m³,每年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155.9億元,這些數據也充分說明了森林碳匯蘊含的巨大價值及實現潛力。
更多酒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酒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