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作為全國道地藥材主產區之一的湖北,在2025年啟動實施《振興湖北道地藥材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生態種植、品牌建設與全產業鏈協同,計劃到2027年實現中藥材種植規模穩定在560萬畝左右,其中生態種植占比達50%,並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突破千億元。這一戰略布局不僅體現了湖北省對中醫藥產業的高度重視,也為全國道地藥材保護與產業發展提供了示範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中藥材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湖北以《湖北道地藥材目錄》為基礎,通過"適區適種(養)"模式推進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計劃到2027年,全省中藥材種植規模穩定在560萬畝,其中生態種植面積將達280萬畝。重點支持蘄艾、半夏等"十大楚藥"品種,在30個主產縣實施綠色防控、仿野生栽培等新技術應用,破解連作障礙等技術難題。通過構建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和質量追溯機制,中藥材GAP認證覆蓋率顯著提升,從源頭保障中藥質量安全。
湖北省以"藥材變藥用"為目標,推動藥品質量體系向種植加工環節延伸。通過時珍實驗室等科研平台,深化道地藥材作用機理研究和優良品種選育,並加速中藥配方顆粒研發生產。在流通端,依託鄂州花湖機場物流網絡打造省級中藥材倉儲物流樞紐中心,同步建設產地貯藏設施與線上交易平台,形成"線下交易+雲端服務"的立體化市場體系。預計到2027年,全省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十大楚藥"品牌的培育是本次行動計劃的核心抓手。通過遴選牽頭縣與主產縣協同推進機制,湖北重點打造蘄艾、福白菊等區域公共品牌,並鼓勵發展連鎖國醫館、艾灸館等新業態。同時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挖掘傳統中藥炮製工藝價值,開發特色中藥飲片產品。數據顯示,2025年啟動的品牌建設專項已帶動相關產業鏈企業數量增長18%,預計三年內將形成覆蓋種植、加工、服務的全鏈條品牌矩陣。
湖北省通過"省級統籌支持+市州服務協同"模式,構建多層次政策支持體系。2025年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用於道地藥材生態種植補貼和技術攻關,在稅收優惠、用地審批等方面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引入供應鏈思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倉儲物流建設,並建立中藥材價格指數監測系統,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
湖北省通過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了以生態種植為基礎、品牌培育為核心、全產業鏈協同為支撐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從560萬畝種植規模到千億級產值目標的實現路徑中,政策創新與科技創新成為關鍵引擎。隨著道地藥材目錄體系完善和市場網絡升級,湖北有望在2027年完成從資源大省向中藥強省的戰略轉型,並為全國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經驗模式。
更多中藥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藥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