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至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雲計算作為核心基礎設施正推動各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隨著《雲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5版)》的正式發布,中國雲計算產業迎來新一輪政策紅利期,圍繞標準體系構建、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布局的競爭格局進一步深化。本文聚焦政策導向與市場動態,剖析當前雲計算領域的關鍵趨勢與發展機遇。
《指南》明確以標準化建設為核心抓手,提出到2027年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超30項,覆蓋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與國際標準供給。通過強化標準宣貫實施,預計1000家以上企業將深度參與標準落地,加速技術成果轉化。政策不僅為雲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框架支撐,更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形成規範化、體系化的競爭新優勢。
《指南》提出優化智算雲平台建設,要求深化異構算力融合與自主可控技術生態構建。當前行業競爭已從單一資源供給向「晶片-作業系統-應用」全鏈條協同演進,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突破技術壁壘,例如推動雲平台與國產化軟硬體深度適配,提升智能化算力服務效能。這一方向不僅滿足各行業對多樣化算力的需求,更助力數字經濟底層架構的自主可控能力升級。
通過完善雲計算應用標準體系,《指南》著力破除技術落地障礙,推動人工智慧即服務(AaaS)、智能體即服務(EaaS)等新業態規模化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已達8,288億元,同比增長34.4%;預計至2030年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標準化建設在優化業務流程、保障數據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強勁動力源。
政策同步強調加快國際標準供給,鼓勵企業參與全球規則制定。通過推動國內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中國企業有望在跨境算力服務、雲原生應用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未來,標準化協同將助力我國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型,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化產業生態。
政策紅利釋放下的雲計算產業新圖景
2025年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指南》的出台標誌著行業進入政策深化與技術攻堅並行的新階段。通過強化標準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協同、賦能實體經濟轉型,中國正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雲計算生態,並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主動地位。隨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和技術壁壘逐步突破,未來五年將成為雲計算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窗口期。
更多雲計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雲計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