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邁進了全盛時期,工程機械的需求量和社會保有量越來越大。相關統計表明,2006年和工程機械輪胎(以下簡稱工程胎)相關的主要工程機械產品銷量仍然取得了大幅增長,其中裝載機銷量達12萬台,叉車達10萬台,推土機達6000台。隨著這種增長,工程胎市場也受益匪淺,成為斜交輪胎市場上發展速度最快、市場最火、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在礦用自卸車大胎市場方面也是需求激增,這些都給加速發展大、中型工程機械配套輪胎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年初,北京工經聯科技信息中心和中國現代橡膠網在北京召開了「工程胎及橡膠部件技術交流暨貿易洽談會」。本次會議是一次工程機械、工程輪胎及相關橡膠配件廠商共同交流行業發展、技術應用的盛會。包括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楊寶德、北京化工大學專家程源等在內的近百位業內人士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做了報告和精彩發言。 這次會議為工程機械行業和輪胎行業搭起了一座橋樑。由於行業不同,很多工程機械業內人士不太了解輪胎行業,本刊把與工程機械相關的工程胎的情況加以整理和分析,以饗讀者。
工程胎市場需求旺盛
據有關機構預計,2006年我國共需工程輪胎260萬條,其中配套工程輪胎需求量為50萬~60萬條,替換輪胎需求量約200萬條。我國工程胎約有29.5%出口,其中工程子午胎46%用於出口。隨著出口比例不斷增大,2006年工程輪胎出口估計在100萬條左右。這樣,國內外兩大市場的2006年工程輪胎需求總量已達到360萬條。
1.工程巨胎成開發熱點
近年來,採掘業礦用車輛的使用有大噸位趨向,如150t、180t進口自卸裝載車現在已經比較普遍,加上國產同類車型的推出,拉動了巨胎的消費。目前國內只有風神、昊華南方和天津國際能生產30.00-51和36.00-51的工程輪胎,更大規格的產品還是空白,目前仍需進口,所以巨胎已漸成我國工程胎髮展和開發的熱點。
2. 全鋼工程子午線輪胎髮展潛力大
目前我國各主要廠商均在開發高檔全鋼工程子午線輪胎,由於國內工程巨胎及工程子午線輪胎起步較晚,國內工程輪胎子午化率只有7%左右,同時進口價格昂貴,需求日益旺盛,市場潛力很大,所以子午線工程輪胎將是繼全鋼子午線載重輪胎之後的又一個投資熱點。
3. 小型工程輪胎市場廣闊
目前,我國的小型裝載機占裝載機總銷量的比重低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50%~60%,因此小型工程輪胎市場很好,上升空間巨大。但由於國內工程胎企業基本都具備中等規格工程輪胎生產能力,加之國內中型工程機械已在早幾年就得到了長足發展,估計2008年將進入平穩發展期,對輪胎需求不會再有過大的增長。有跡象表明,工程輪胎過剩將首先出現在中等規格品種上,應該出現在2007年年底。尤其是23.5-25、20.5-25和17.5-25這3種規格的工程輪胎,幾乎所有工程輪胎企業都在生產,其產量占國內工程輪胎總產量的41.2%。
生產企業眾多 產能劇增
工程胎的年增長速度在2002-2005年間保持著高速的發展勢頭。現在,我國已能生產各種規格的工程胎300多種,工程輪胎生產企業已發展到30多家。其中,貴州輪胎、河南風神生產規模較大,年產量達20萬條;天津國際、三角集團、徐州徐工、湖南大成等年產規模也達10萬條;杭州中策、庫珀成山、青島雙星、江蘇飛馳等年生產能力在5萬條以上。由於工程輪胎市場的旺盛需求,很多企業仍在擴大工程輪胎的生產能力,尤其是工程子午線輪胎,由於它在耐磨、耐切割、抗刺扎、節能、強度等方面優於斜交胎,在惡劣的作業環境下更顯出其優勢,所以它正成為繼全鋼載重子午胎後輪胎行業又一投資熱點。
從目前我國主要擴產的輪胎公司最終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的時間看,大多會在2007 年下半年或2008 年初。由於我國工程巨型輪胎及工程子午線輪胎的起步低、時間遲,而國內近年來對這兩類輪胎的需求相對旺盛,進口工程輪胎的價格高昂,一般比同類國產輪胎高1/3,同時考慮到出口的需要,預計工程巨型輪胎及工程子午線輪胎將持續高速發展,時間估計將持續到2010年前後。儘管我國在工程輪胎的生產和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許多規格還不能生產或滿足需要,因此工程機械製造商和使用單位每年仍要進口相當數量的工程胎,主要是巨型工程胎和工程子午胎。
工程胎翻新市場方興未艾
目前,工程輪胎翻新市場供不應求,而且可供翻新的胎源非常缺乏,輪胎翻新公司的產能無法快速增加來滿足這一市場的需求。
近幾年來,由於水利、交通等特大型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工程機械車輛產量每年快速遞增,工程機械車輛保有量2006年比1995年增加了10倍。而2006年工程胎的需求量是1995年的12倍多,且在這段時間翻新輪胎的翻新量只增加了5倍,因此翻新輪胎會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從自卸車及裝載機的保有量和維修輪胎的需求量及規格情況看,自卸車配套輪胎占其總需求量的88%;裝載機配套輪胎占其總需求量的98%,這對降低翻新成本及難度非常有利。
據市場調查的情況看,一般巨型工程輪胎胎體在露天礦的使用壽命為5000小時以上(如果用於土方工程估計翻新的機會更高)。新胎使用至胎面基本磨平的時間為2000~3000小時,因此翻新一次是可行的。中、小規格的工程機械輪胎使用壽命更長,可多次翻新(曾有翻新6次的紀錄)。工程胎由於多屬高層級的胎體,用膠料的價格比載重汽車或農用車輪胎高許多,因此價格也高。翻新的價格往往與「性價比」掛鉤,國內目前一條翻新輪胎的使用壽命是新胎的70%左右,而翻新價格是新胎價格的40%~50%,其性價比約為1:1.4,使用翻新胎比使用新胎的成本可降低40%。目前約有40家翻新工程輪胎的工廠,翻新量只有6萬條左右。按2005年的130萬台輪式工程機械的保有量,翻新輪胎應有廣闊的市場。
綜上所述,工程機械和工程胎都在同一個產業鏈上,工程胎的市場源頭在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工程機械市場的興旺給相關輪胎業提供了配套市場和潛在的維修市場,工程機械的市場變化也將直接影響與之配套的工程胎市場的變化。雖然現在正是工程胎迅猛發展時期,但是中國的輪胎生產始終存在著較高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以及較低的盈利價位的問題。所以仍然需要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和工程胎生產企業攜手打造優質的產業鏈。
更多工程機械輪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程機械輪胎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