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氮肥行業分析報告 >> 氮肥行業市場進入機會分析

氮肥行業市場進入機會分析

2008-12-17 09:1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在進行行業分析的時候,大概的介紹順序是這樣的,先介紹整個子行業的概況,包括盈利模式、國內國際的總體產量、行業的技術知識、產品原料價格走勢,並分析該子行業的關鍵點所在。接著,會介紹該子行業的所有上市公司,並將該子行業的兩類公司進一步細分剖析:一類是行業領導公司,一般指的是該子行業中銷售收入最大的一、二家公司;第二類是行業競爭力較強的公司(銷售收入最多的公司,往往不是未來成長性最好的公司,由於其規模已經很大,未來擴展空間不大,而那些管理機制較佳、市場進取心較強的公司,才可能是將來的大黑馬)。

  一、化肥行業的分類

  化肥行業按照產品分,一般分為四個子行業,即氮肥行業、磷肥行業、鉀肥行業和複合肥行業。

  將先研究氮肥、磷肥和鉀肥等單品質化肥,最後研究複合化肥。首先,要知道我國是富氮少磷缺鉀,也就是說,由於氮肥主要是以煤炭、天然氣為原料,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所以氮肥產量比較富足,而磷礦資源相對貧乏,所以磷肥供需相對緊張,而鉀肥資源最少,長期一直依靠進口,只有在近期,隨著中國西部一些鉀肥礦藏的開發,鉀肥供應才得到一定的緩解,對進口的依賴才稍微減輕。

  所謂複合肥,就是指各種化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複合成的肥料。我國農業使用的複合肥占比大約為2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30%,已開發國家達到70%~80%,所以,複合肥行業前景非常看好,將在後續的專題中論述。

  世界化肥生產主要集中在具有原料優勢的國家,其中,世界氮肥產量占總化肥產量的比重超過60%,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中東、中國和中南美洲;磷肥產量占22%,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是美國、中國、非洲和中東;鉀肥產量占總產量不到18%,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以色列和約旦,其中,加拿大和前蘇聯地區占世界鉀肥總產量的60%左右。

  二、氮肥的產量與產地

  先重點說說氮肥。所謂氮肥,主要是指尿素,尿素約占氮肥的50%以上。生產尿素的原料一般為煤炭,有些地區也用天然氣作為原料。實際上,尿素的化學成分是氮、氫、碳、氧,與煤炭、天然氣、石油是一樣的。一般來說,每消耗1.5噸煤,可以製成1噸氮肥;每消耗615立方米天然氣,可以製成1噸氮肥。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寶貴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資源,簡單地作為燃料燒掉,是非常可惜的。

  全世界有四個主要化肥生產國,即俄羅斯、美國、印度、中國,其中,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化肥生產與消費大國,化肥生產企業共1000多家。其中,氮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1%,消費量占29.7%。2007年我國氮肥企業有543家,其中尿素生產企業近200家,尿素總產量達2485.6萬噸。

  另外,我國化肥行業存在產能分布不集中的局面,中小化肥生產企業的數量遠多於大型化肥企業的數量。雖然最近幾年新建成投產了不少大型化肥企業,一些小化肥企業也因各種原因關停合併,但小化肥企業仍占到總企業數的70%以上。

  三、氮肥企業的特徵

  從歷史習慣及規模上看,我國氮肥企業可分為大、中、小三類。

  大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30萬噸以上的企業,目前國內有大氮肥企業約27家,主要生產尿素,有尿素裝置30套。

  中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8萬~30萬噸的企業,目前國內有中型氮肥企業約50家,生產的產品除尿素以外,還生產硝銨和氯化銨,有尿素裝置約40套。

  小型氮肥企業:年產合成氨8萬噸以下的化肥企業,國內小氮肥企業數量在500家以上,以生產碳銨和尿素為主。

  在氮肥生產中,由於其原料的不同,分為油頭企業、氣頭企業和煤頭企業,也就是分別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作為原料的企業。雖然原料不同,由於都是化學原料,所以產品差別不大。目前在我國氮肥生產企業中,62%是以煤為原料的煤頭企業,26%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氣頭企業,12%以石油為原料的油頭企業。

  天然氣是生產氮肥的優勢原料,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不僅工藝流程簡單,投資省,而且能耗低。國外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比重很高,達到88%,我國僅為22%。這是由於我國天然氣資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區,遠離化肥消費市場,而東部天然氣供應緊張,價格偏高,生產化肥經濟性價比差。因此,我國以煤炭(主要是無煙塊煤)為原料的氮肥比重約占七成。

  化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受宏觀政策調控影響較大,國家為保障農民增產增收,對化肥價格上升會採取一定的控制。另外,化肥企業產、銷半徑過大,也存在運輸不經濟的問題。這些都決定了氮肥企業要提高競爭能力,只能從原料(煤炭)成本、生產工藝和原料、產品的運輸成本上挖掘潛力。所以,化肥企業、特別是氮肥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不是表現在相互之間對市場份額的爭奪,而是在各自產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等方面。

  化肥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其行業特徵表現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生產技術裝備專業化和日趨大型化。該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初期投資巨大。規模效益及工藝技術上的優勢大小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規模經營及高新技術的採用,將使得進入該行業的初期投資巨大;二是近年來氮肥行業原材料、能源供應日趨緊張,新進企業較難獲得必需的生產資源。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氮肥企業做大做強,力圖改變產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的格局,努力淘汰技術落後、能耗高、污染環境的小企業。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氮肥行業的進入壁壘較高。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目前新建一套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廠的總投資是:以煤為原料的約為42億元,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約為25億元。因此,進入氮肥行業的主要障礙是資金投入大,對大型技術裝備運用的技術要求高。

  四、氮肥價格形成機制

  在化工產業鏈中,上游原料來自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產品,一旦煤價、油價上漲,將會推動氮肥成本上升,尤其是62%以煤為原料的煤頭企業,這時,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企業優勢更加明顯。

  按照計算,2008年,以石油、煤炭、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企業平均生產成本分別約為1300元/噸、1200元/噸和1000元/噸。如果規模更加大,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生產企業,其成本可以控制在850元/噸左右。

  2007年,氮肥價格曾經深幅下跌,由於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一些企業的氮肥價格幾乎降到最低出廠價1400元/噸以下,全行業面臨虧損。但自從2007年第四季度出口關稅由30%降為15%,氮肥出廠零售價由2007年9月中旬的1600元/噸在幾個月內急劇上升了200~300元/噸,漲勢猛烈,全行業迅速走出低谷。

  由於全球氮肥需求量不斷增加,2008年以來,國際化肥供不應求,國際價格大幅上漲。截至8月份,國內外尿素差價較大,國外價格大約為800美元/噸,而國內只有2000多元人民幣/噸,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為抑制化肥產品出口過快增長,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我國2008年以來曾多次調整化肥類商品出口關稅。先是在4月20日至9月30日的用肥旺季內,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受此影響,第二季度氮肥出口環比大幅下降;之後,從9月1日起至年底,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別出口關稅又上調150%,其他化肥及化肥原料四季度繼續徵收100%特別出口關稅。

  以尿素為主的氮肥出口關稅的提高,實際上體現了國家一箭三雕的宏觀調控藝術。首先,氮肥的原料是煤炭,而氮肥基本上不算附加值很高的工業產品,出口氮肥,就相當於出口煤炭這種基本礦產資源,所以,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今天,國家還是希望更多地出口高附加值產品。其次,尿素價格上漲,受害最深的是使用化肥的廣大基層農民,抑制化肥出口,就等於大大增加了化肥的國內供應量,化肥價格自然下落,受到實惠的是農民。第三,如果在某些短時期內,化肥的國內外價格存在很高的價差,生產廠商為了謀取更大的商業利潤,還是希望進行一定數量的出口,國家稅收也可比加稅前增加。

  事實上,增加出口關稅的效果在今年的10月份就初步顯現了。10月份,氮肥均價較上月大幅下降10.28%至1920元/噸。目前由於國內市場用肥將陸續結束,傳統淡季來臨,市場將繼續在低迷中度過,成交清淡。目前1700~1800元/噸的水平很難回升(見附圖)。與此同時,由於考慮到煤炭價格成本的支撐,這輪化肥的價格跌幅可能會相應收窄,但是低迷的行情將持續,價格也有繼續下跌的可能。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經過2007年以來煤炭、電力、蒸汽等價格的上漲,國內每噸氮肥的成本已經高達1800~1900元/噸,因此即使出口受挫,國內價格下跌,跌幅空間也有限。

  五、氮肥類上市公司概覽

  在滬深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家上市公司從事化肥生產。其中,有12家公司生產氮肥,但是只有2家公司屬於專營氮肥的公司:赤天化和遼通化工,其氮肥的銷售收入幾乎占公司總體銷售收入的95%以上。而另外14家公司不僅生產氮肥,還生產其他化學產品。

  由於上市公司的季度報告都不含分行業的業務情況,為了大概了解各家公司的氮肥生產情況,這次採用中報的數據和毛利率。

  據統計,16家上市公司的氮肥2008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為99.48億元,如果全年產量簡單乘以2,按照2000元/噸的氮肥價格計算,約合1000萬噸,應該不到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說明我國氮肥產業集中度還不是很高。

更多氮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氮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