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氮肥行業經過近年來的擴能高峰後,供給大幅增加,需求增長緩慢,加之政策調控頻繁,宏觀干預意圖明顯,依賴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最終不能變為現實。同時受原料煤、運輸、人工等費用上漲的影響,產品製造成本生產費用不斷上升,高企的成本對產品價格也有一定的支撐和拉升作用。因而,現在的市場格局處於一個弱平衡狀態,如果沒有政策、關稅、價格機制等重大調整,今後一段時間內的產品價格還將維持窄幅震盪格局,市場將呈現波瀾不驚態勢。記者近日對生產、流通、使用諸環節調查採訪後得知,近期氮肥價格主要受三大方面因素影響。
墒情充滿變數 或有早春行情
據國家權威部門調查顯示,我國冬小麥主要產區魯南、蘇北蘇中、河南、安徽等地,秋冬以來受持續乾旱影響,麥田墒情現為五年來最差狀況。記者在山東郯城、蘇北新沂、豫西商丘等地看到,因為久無雨雪,視線中的麥苗毫無生氣,麥地乾旱較重,一些地塊里隨風竟揚起細細的黃土。由於墒情不佳,在田間地頭鮮見人跡,農民至今還無法給麥地里施灑用於返青的「冬臘肥」。而在風調雨順的年份,這個時節麥田裡應當到處都是農民拋撒化肥的忙碌身影。
對於農民來說,如果持續到2月中下旬麥田墒情仍沒有改善,今年這一茬返青肥就徹底無法施用,將意味著當年小麥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產。對於氮肥企業來說,「冬臘肥」占年銷售量的比重達三分之一以上,而這次較為集中的銷售之後,生產企業將面臨每年3~5月份的用肥淡季。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波行情,這部分產品就要「沉睡」在企業倉庫,既要擠壓資金,還要承擔市場可能產生的種種風險。因此,麥田墒情將決定今春氮肥是否還會出現抬頭行情。
政策因素調控 行情難於持續
氮肥一直是國家政策重點調控產品,特別是出口關稅年度內分階段實施不同的稅率,顯示出管理層適度抑制出口的意圖。去年12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的2010年關稅實施方案包括:將尿素淡季的暫定關稅由10%下調至7%,維持原有旺季關稅;旺季由原來2~6月、9月16日~10月31日調整至2~6月、9月16日~10月15日。這次出口稅率調整給處於艱難時期的氮肥企業一定利好支持,受此影響,許多企業藉此短暫的機會,完成了適度去庫存化,壓庫負擔有所減輕。同時鑑於氣頭尿素企業因供氣不足而導致減產,國際尿素價格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如美國海灣離岸價已經達到310美元(噸價,下同),一些流通企業對漲價有一定的預期,也在低位完成了補倉動作。這些因素共同發揮作用,致使國內尿素價格普遍回升至1800元以上,給寒冷的冬季市場微添暖意。
然而,進入2月份,氮肥行業按慣例又步入旺季,恢復110%關稅,這意味著氮肥出口的大門短暫開啟後又重新關閉。於此同時,國內氮肥價格也應聲而落,又開始緩步小幅走低,一些企業考慮到供需平衡,不得不採取限產措施。
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當前國內氮肥行業持續低迷狀況,必須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同時要劃定技術標準「槓槓」,將落後產能堅決淘汰出局。因為國內氮肥行業經過近幾年的迅猛擴張,至2009年底產能已突破6300萬噸,而市場有效需求約為5100萬噸,有近1200萬噸產能出現過剩。如果這種狀況不徹底改變,氮肥行業就無法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之路。
成本支撐加大 封堵降價空間
去年以來,產煤大省山西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加大,眾多小煤窯被強行關閉,導致短期內原料煤供應緊張,引發其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企業煤炭的採購成本。同時,春運來臨,公路、鐵路運能運力被客運主導,煤炭運輸價格提高,既加大了採購難度,也提高了運輸費用。另外,不久前國內開始發生「氣荒」,對氣頭氮肥企業影響較大。以中國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到岸價達2.4元/立方米分析,國內天然氣價格明顯偏低,受漲價預期影響,尿素也存在提價想像空間,這對氣頭肥價無疑會產生重要支撐。
可見,上述成本因素對產品價格形成了有力支撐,價值決定價格,即使氮肥需求不旺,但下跌的空間也十分有限。目前行業平均成本價約1700元,而尿素市場價普遍在1750元以下,所以很難有更低的價格出現。
更多氮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氮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