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五金管件行業分析報告 >> 長三角模具業現狀及未來趨勢

長三角模具業現狀及未來趨勢

2010-03-13 08:58: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模具工業突飛猛進地發展,模具產值平均增幅達18%左右,在數量發展的同時,模具的技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即使這樣的發展速度仍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長三角的模具市場在中國占有約四成份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長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長三角的模具市場越來越被國內外各方人士看好,前途光輝燦爛。

    一、長三角地區模具工業現狀

    長三角模具業發源於上海。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上海模具一直列全國之首。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國家有關部門對模具工業的重視和支持,加上模具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宣傳和促進,浙江省內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將模具工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加以支持和扶植。如餘姚市政府出台了〔2005〕47號文,在8款25條中,對模具的技術提升、標準化、信息化、核心競爭力、改變產品結構、購買工具機設備等方面都有具體的優惠政策。使浙江的模具工業得到更為迅速的發展,模具市場規模在全國名列前矛。浙江省模具工業主要集中在寧波市和台州市,這兩個地區共有模具生產廠點4000多個,其中專業模具生產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模具產值200多億元。寧波市的餘姚、寧海、慈谿及鄞州主要生產塑料模,北侖以壓鑄模為主,象山和舟山以鑄造模和衝壓模具為主。寧波市模具總產值已超過140億元。台州市主要模具生產企業集中在黃岩和路橋。塑料模具占大多數,模具總產值已超過80億元。黃岩模具作為浙江地方特產,曾在美國匹茨堡舉辦的第17屆發明展會上發布推廣過。金華、溫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也有一定的實力。金華和溫州的模具以自產自用為主,具有明顯的特色。其他如杭州的中小型精密模具和紹興的三角帶橡膠模具等都有較高水平。嘉興的模具皮紋加工等及導向件生產比較著名。浙江模具工業有6大明顯特點:1、模具生產企業幾乎都是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發展迅速;2、模具企業相對集中、已形成規模較大的模具市場,能發揮集體優勢;3、模具在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同時,高水平的模具在快速發展;4、經過多次創業,已湧現出一批高素質的骨幹重點企業;5、已自然形成專業化分工,主要企業特色明顯;6、對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拉動作用。以寧波和台州為代表的浙江模具工業近年來一直以每年15~20%的速度發展,高於全國發展總水平。近年來浙江模具技術水平提高也很快,在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組織的多次評優活動中在優質模具方面浙江省占了較多比例。如在今年5月份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上,被評為精模獎(一、二、三等)共162項,浙江省占了74項,占45.7%。由於模具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口量也逐年有較大幅度地增加,如2007年出口模具2.12億美元比2006年1.58億美元增加34.2%。現已出口到歐美、東南亞、中東、日本、俄羅斯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模具發展也形成了專業化分工,如黃岩、寧波地區有模具設計公司、模具型腔加工公司、模具材料、模具標準件公司和電加工、拋光、裝飾皮紋加工、檢測、熱處理等專業協作加工點。因此浙江省的模具製造周期短、成本低、模具產品在國內外模具市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模具的發展拉動了浙江有關產業的發展,效果顯著,如寧波和台州的塑料製品、汽車摩托車配件、家用電器等產品產值已超800億元,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江蘇省的模具發展歷史稍後於浙江省,民營模具企業比浙江省相對少些。但江蘇模具無論從品種上、規模上、水平上都處在全國的前列。江蘇省的模具主要集中在蘇、錫、常一帶,及南京市、江陰、鎮江、徐州、揚州等地也有一定力量。江蘇省的精密衝壓模具在全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注塑模具、鑄造模具和汽車覆蓋件模具在國內也占重要的地位。

    蘇州、無錫等地電子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了手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機等IT業模具產業,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模具,以及集成電路塑封模具等精密複雜模具產業。南京長江、無錫的國盛、微研、崑山的鴻准、華富等企業生產的電子元件產品的精密級進模,蘇州蘭佩鑄造、遠輕模具等企業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及輪轂等部件壓鑄模和鑄造模,常州華威亞克企業生產的家電精密注塑模,南京南汽模具、江陰萬奇企業、蘇州匯眾生產的汽車覆蓋件模具,沙家浜的玻璃模具聞名遐邇,武進輪胎模具眾多,崑山的大型模架,鎮江船山精密模具標準件遠銷全國各地。目前江蘇省有各類模具企業2000餘家,模具年產值100多億元,2007年出口模具1.92億美元比2006年1.32億美元增加了45.5%,模具產業成為該省的新興工業之一。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荷蘭、美國及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獨資、合資企業很多,民營模具企業也不少。

    模具城的出現和發展,也是江浙兩省模具工業發展的特徵。餘姚率先建設模具城,現開發面積達到1.2km2,總投資10.8億元,500餘家企業進駐。2007年銷售額已達到20億元。模具城內享有一些優惠政策,並搭建了檢測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培訓中心等配套平台,適應小批量、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加上配套的物流支持及明顯的價格優勢,具有較大的競爭力。

    寧海模具城占地1500畝、規劃投資5億元,已有150家企業入城,2007年銷售已達10億元。模具鋼和模具標準件交易等中心和相關的物業管理設施使模具城迅速形成,並成為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

    北倫是我國壓鑄模具生產最為集中的地方,占地100畝的模具城將分為模具設計培訓功能區、模具熱處理中心區、模具精密製造區、國內外重點企業落戶區等四大功能區域,將模具製造企業、配套輔助企業和研究開發機構等集中於模具城內相互協作,形成以壓鑄模為特色的生產基地。

    黃岩模具市場自發形成有20多年歷史、大部聚集在西城一帶,占地面積已達3000畝地。模具區內已形成功能齊全的社會協作網絡,從設計、製造、裝配、調試、檢測和原材料及標準件供應等,都有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在操作。路橋模塑園區首期規劃用地845畝,投資1.8億元,可年產塑料模550套、塑料製品4000噸。黃岩和路橋連成一片,將形成規模更大的模具集聚區。

    浙江其他地區如蕭山、溫州、金華、永康等地也在構建模具園區。

    江蘇省模具實驗區於1998年在崑山建成,現進駐企業500餘家,年產值40多億元,已建成集模具製造、模具標準件、材料、設備、教育培訓、配套服務等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形成了模具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換、產業化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示範基地。在崑山還有仕泰隆機械模具城,她將是一個以機械模具為核心的配套產業的交易平台。還有一個崑山國際模具城,正在建設中。

    在蘇州滸關工業園成立了蘇州高新國際模具城,首期開發27.2ka,二期開發106.7ka,規劃成立模具材料交易中心,設備演示中心、設計中心、信息中心、檢測中心、熱處理中心、製造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等8大中心。

    在常州武進高新區成立了江蘇長三角模具城,投資2.5億元,占地面積10ka,重點建設「五大服務中心」。

    在淮安已在建設仕泰隆模具城,這將在蘇北大地形成一個新的模具生產基地。

    江蘇模具有6大特點:1、模具發展迅猛,裝備水平和模具水平有很大提高。2、模具不斷地優化,大型、精密、複雜模具所占比重明顯提高。3、模具標準化、商品化、專業化進程加快,推動了模具發展。4、企業數位化、信息化技術得到重視,研發周期明顯縮短。5、企業自主創新得到重視,品牌模具正逐步形成。6、具有集聚效應的模具城發展勢頭強勁。

    上海模具工業有深厚的基礎,現有一定規模以上的模具企業3000餘家,從業人員10萬餘人,2007年產值已超過180億元,企業性質結構大致是:國有企業6%、民營企業56%、三資企業38%。民營和三資企業已成為上海模具工業的主力軍。由於世界500強公司有90%已在上海設立了全球採購中心或分公司,再加上上海原有的強大經濟基礎,所以使上海模具工業具有強大的模具設計、製造能力,高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模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較強。上海模具企業使用著各種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計算機模具軟體。如Catia、UG、Pro/E、Cimatron、Delcam、Moldflow、AutoCAD等,許多企業也應用了CAD/CAE/CAM一體化技術、三維設計技術、ERP、PDM、MIS及INTERMET平台等信息管理技術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技術、逆向工程、熱流道技術、敏捷製造、仿真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不少企業提出了「生產專業化、產品品牌化、企業現代化、市場國際化」的企業發展戰略。上海模具工業擁有各種先進的工業設備,滿足上海模具工業發展的需要。由於國際上大批知名的設備供應商齊聚上海,為上海模具工業的騰飛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加工設備,如美國的摩爾座標磨床、辛辛那提的龍門加工中心;德國的DMG公司的各類精密設備;瑞士的阿奇夏米爾公司的電加工工具機;瑞典的精密定位基準系統;義大利的藍苞蒂工具機;日本的牧野、森精機、三菱、沙迪克、大隈等公司的精密設備。目前上海已擁有500多台五軸高速銑。上海有強大的模具人才培訓基地,並建立了人才培訓機制。上海除10多所高等院校有模具專業,每年可培訓出1000多名模具本科、碩士、博士外,還有20多所培訓學校或中心,上海在勞動局內還有一個投資8000多萬元的現代模具實訓室。上海汽車模具發展迅猛,走在了國內同行前列,現有70餘家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汽車模具企業,生產衝壓、塑料、壓鑄模具,包括覆蓋件、儀錶盤、內飾件、車燈、發動機缸體、變速箱等汽車零配件。上海還擁有幾十條大型衝壓流水線,在一般汽車模具企業都有龍門數控銑床、五軸數控銑床、高速數控銑床、龍門三座標測量機、三維五軸雷射切割機等高精設備。上海率先推行了多項規範、標準,形成了較好的模具市場競爭秩序,如「模具價格表」、「模具行業合同文本」、「上海模具行約行規」、「上海模具行業誠信體系」、「塑料注射模標準模架」、「塑料注射模標準模架附加機構」、「上海模具製造工標準」、「上海模具中級工教材」、「上海模具高級工教材」。現正在制定「上海模具設計師標準」、「上海電切削工標準」、「上海模具技師、高級技師教材」、「壓鑄模標準模架」、「塑料模、衝壓模、壓鑄模驗收標準」。上述一些標準代表了目前國內最高水平模具的一種標準。

  綜上所述,長三角地區與其他區域相比,擁有三大優勢:

    一、長三角擁有先進的模具研發、設計、工藝、製造能力。

    二、長三角擁有良好的配套環境和巨大的模具市場。

    三、長三角擁有強大的模具人才培育機構。

    二、長三角地區模具工業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機械、建材、家電、辦公設備、電子通訊、儀器儀表等行業發展很快,特別是汽車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伴隨著工業已開發國家模具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加強,客觀上帶動了中國模具市場容量的迅速擴大,因此可以預測長三角地區模具工業未來發展速度將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預計達到年均20%以上的速度。十五期間,珠三角地區是中國模具市場發展較快的地區,但現在各方面顯示,長三角地區發展已經快於珠三角地區,這種勢頭將貫穿於十一•五期間或更長時間。據有關資料報導,長三角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經濟規模占全國經濟的22%左右,而珠三角則為10%。在8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加快長三角一體化,意在通過空間結構的調整,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江浙滬3省目前都尚處經濟轉型期,僅憑一省之力、一地之力無法解決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必須充分利用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優勢,充分利用三地之間客觀存在的資源結構的互補性,形成產業分工,加快長三角經濟的融合。中央的決策、市場的需求,都給長三角地區模具發展又一次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為了提高裝備水平和發展能力,各種模具加工設備及軟體等在長三角模具市場上將繼續旺銷,其中模具CAD/CAE/CAM和CAPP、PDM、ERP等軟體,以及其一體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生產技術,包括高速銑削在內的快速制模技術及設備,高性能電加工技術及設備,精密測量技術及設備,先進的模具型腔表面處理技術及設備,深孔加工和試模設備,熱流道技術及其元件和系統,高質量的模具材料及模具標準件等都將成為眾多模具企業競相購買的對象,市場容量很大,其他為模具服務的產品市場也同樣有很大容量。

    長三角模具出口前景很好,目前占全國出口的40%,每年還在快速地擴大,如2007年出口就比2006年增長38%,保持著強勁的上升勢頭。預計進出口模具的逆差將會大幅度減少。長三角模具在高速發展中將對一切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不足之處,通過國內外各種交流和合作,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相互融通中逐步得到改善。但隨著國際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世界金融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產生全球經濟危機必將波及我國。如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6.71%和18.52%,還是低於上年同期22%以上的增速。10月份全國乘用車銷售512929輛,比上月下降4.6%,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國內第6個月乘用車銷售環比下降,下半年車市狀況已不容樂觀。據分析,11月份仍蔣負增長,全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的增幅肯定小於10%。汽車銷量減少,肯定要影響汽車模具的發展。面對現況,長三角模具界已著手調研、商討對策,在這新形勢下,正是模具界資源重組、優勢互補、分工合作、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大好時機。展望未來,長三角模具企業將越來越多的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模具水平和技術含量將進一步提高,模具專業化生產和模具城將繼續發展,模具出口市場將進一步活躍,模具工業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持續快速發展。

 

更多模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模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