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氮肥產量增長了14.1%,其中,合成氨產量為5135.5萬噸;尿素實物產量5500.3萬噸,同比增長了7.7%。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認為,在2010年,我國氮肥的產量增長情況將會受到生產成本上升、出口受限、國內市場需求減少、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影響。
第一,在生產成本方面,氮肥是高能耗行業,不管是以煤還是天然氣為原料,都消耗大量能源,能耗成本約占尿素生產成本的70%。在原材料價格方面,去年以來,山西省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加大,對煤炭企業進行整合,眾多小煤窯被強行關閉,導致短期內原料煤供應緊張,無煙煤價格更加堅挺,目前無煙煤到廠價已經上漲到前期高點,而且目前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將直接導致企業煤炭的採購成本加大。而氣頭氮肥企業則由於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天然氣價格改革,不論今後採用哪一種方案,天然氣面臨漲價已經是必然,因此,氣頭氮肥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也將加大。據氮肥協會測算,2010年由於煤頭企業尿素成本上升179元/噸,加上天然氣價格因素(按上調0.2元/m3測算),氣頭企業成本將上升195元/噸。
而且,國家對電價、水價、鐵路運價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這些都將增加氮肥生產成本。據測算,電價上漲後,氮肥企業尿素每噸生產成本直接提高28-35元。而國家將鐵路貨物統一運價平均提高0.007元/噸千米後,農用化肥1000千米運距每噸運費將上漲5.8元,2000千米運距每噸將上漲11.2元。
因此,由於生產成本上升,而市場價格又受到控制,一些競爭力不強的中小型企業將會由於成本上升的壓力而虧損、停產、甚至倒閉,使得氮肥的產量減少。
第二,在出口方面,儘管國家出台了較為寬鬆的尿素出口關稅政策,2010年的淡季關稅由10%下降到7%,但由於國際市場復甦緩慢,對化肥的需求依然不旺,價格比較低,按現行出口關稅企業出口基本無利可圖。從而導致市場信心不足,對氮肥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造成影響。
第三,在國內需求方面,由於氮肥企業的開工率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目前國內市場的需求在逐漸減少,氮肥的產量會受到需求的限制。
首先,我國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雖然近期國家調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但是刺激人們耕作積極性的作用有限,在未來幾年種糧面積仍難有較大增長,對氮肥的需求自然也不會有較大的增加。
其次,由於我國長期對氮肥的濫用,氮肥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被提上議程。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氮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占全球7%的耕地,消耗著全球35%的氮肥,直接導致了我國90%的農田土壤發生不同程度的酸化。在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調查結果中,全國已有17個省氮肥平均施用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公斤/公頃。而河南省農業廳的一項調查也表明,該省每年施用的300多萬噸化肥中,只有1/3被農作物吸收,而其他的則是或進入大氣,或沉留在土壤中,對農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對人們的生活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將會針對氮肥的使用情況採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測土配方,推廣使用新型有機生物肥料等方法減少氮肥的濫用,從而對氮肥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多施氮肥已經不能迅速的增加糧食產量,在將來,人們氮肥的使用量也會減少。
第四,在產能方面,近年來,我國氮肥產能一直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但是產能的迅速擴張並沒有伴隨需求的快速增長,過多的產能沒有釋放的空間,過剩情況嚴重,也會打擊氮肥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從而使得產量減少。
更多氮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氮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