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我國戴眼鏡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30%,約3.6億人,按3人每年更近一副計算,每年市場需求量就達1.2億副,近300億元的產業總值,其中,青少年近視人群正在迅速擴大,已引起全國各社會的廣泛觀注與眾視。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眼鏡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連鎖規模,但大多數是地方性的連鎖,很少有跨省發展的眼鏡連鎖集團。通過對眼鏡行業現狀分析了解到,眼鏡行業是一個半醫半商的行業,近幾年來,眼鏡更是從功能性商的進化到時尚性商品,各式各樣的太陽鏡,已經成為普通大眾追求時尚的代名詞。
「暴利」,一直是眼鏡行業留給外界的印象。一塊鏡片出廠後,歷經批發、零售等各環節的層層加碼,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價格往往高得離譜。
幾根細鋼絲,兩片薄薄的塑料片,動輒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副小小的眼鏡為什麼賣得這麼貴?
而走進各種眼鏡店、眼鏡城,琳琅滿目的框架款式、功能難辨的眼鏡片及其天壤之別的差價又讓人們無從下手。為啥差價這麼大?又該如何甄別、購買?
「配眼鏡嗎,量多的話可以便宜。」12月10日,還沒走出北京潘家園地鐵站,記者就被各眼鏡店的營銷人員團團包圍,人行道上多個眼鏡店員招攬的「襲擊」,讓記者避之不及。
「連框帶片兒,80元……」實在招架不住他們的「熱情」,記者跟隨一名店主小趙來到位於勁松眼鏡城一樓的店鋪。更多最新眼鏡行業現狀分析信息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眼鏡企業行業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深度調查分析報告》。
途中,小趙介紹,作為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之一,北京潘家園眼鏡城附近有四五個眼鏡城,目前已有上千家商鋪。而這些眼鏡店主要靠批發走量,零售比例相對較小。為增加零售銷量,他們只能走出店鋪拉客。
走進諾大的眼鏡城,幾乎不見消費者的身影,顯得分外冷清,但一路走去,其他店鋪看到有人來配鏡,都會吆喝:「配眼鏡嗎?進來看看吧,便宜!」
在小趙的店內,記者看到十多平方米的空間內,高低貨架上密密麻麻堆滿了近視鏡架、太陽鏡架以及型號各異的眼鏡片。從幾十元一副,到數千元的品牌眼鏡,小趙始終口若懸河地推銷著。
當發現記者似乎都不太滿意時,小趙又拉開了隱藏在貨架下方的抽屜,裡面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奢侈品眼鏡架。當被問及真偽時,小趙笑道:「高仿,給你優惠,三百一個。」
隨後,記者又先後來到附近的兆佳眼鏡城、北京眼鏡城等眼鏡批發市場,類似勁松眼鏡城裡的狀況在這幾家眼鏡城中再度上演。而且,絕大多數眼鏡店都沒有按照產品的標籤價進行銷售,部分甚至按標價的零頭出售。
剛走進北京眼鏡城,一位60歲左右的大爺便拉著記者進到自家店內,並自稱自家眼鏡店是自產自銷,並且還開有淘寶店。
記者發現,15平方米的店面內,擺滿了各式櫃檯和驗光儀器,除了賣眼鏡、驗光、開淘寶店,店主介紹,他們還可以加工眼鏡。
價格之外,驗光的科學性同樣讓消費者擔憂。記者分別在三家不同的店驗光,但不同的店家給出的度數卻並不一致。有驗光師說散光75度,有的則說散光50度。
記者調查發現,如此情況下,很多消費者開始猶疑且不知道究竟該在哪兒配眼鏡。
中國不僅是世界領先的眼鏡生產大國,而且是潛力最大的眼鏡消費國之一。據歐洲商情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估計,2014年中國眼鏡市場零售額增長10%,近618億元,其中隱形眼鏡市場則增長12%,達38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眼鏡行業之所以呈現出如此亂象,一方面取決於國內消費者龐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源於「暴利說」,即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此外,從剛性需求來看,中國近視眼患者數量更是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國家衛生部和國家教育部聯合調查顯示,中國近視人口已超過4億,近視發生率為33%,為世界平均水準22%的1.5倍。同時,中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達50%~60%。龐大的客戶數量決定了眼鏡行業這一朝陽產業的市場「錢」景。
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認為眼鏡「暴利」,雖不能說空穴來風,但也有存在對行業的誤解,其中還有很多不為消費者所知的苦衷。
與傳統零售業不同,眼鏡在零售過程中,諸如為顧客驗光和加工等服務都是免費的,而眼鏡商品的零售價格則包含了這些服務的價值。
「大家在討論眼鏡價格的時候,總是拿出廠價和購買價對比,但其中還有很多中間環節,每一層都要保證利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副眼鏡從生產廠商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貿易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步驟,其經歷的中間環節越多,消費者購買的單價就越高。
「一副眼鏡,從鏡架的選材到陳列再到加工,需要很多工序。」長期從事驗光配鏡的專業人士李磊告訴記者,大部分消費者只看到了眼鏡材質,而忽略了它的製造工藝、生產設計、配鏡加工的過程。
此外,運營一家眼鏡店,更是需要經營成本。小趙坦言,眼鏡店一般開在人流較旺的地段才有利於推廣,而這就意味著必須支付高額的租金。對於「三分保養、七分配戴」的眼鏡行業,眼鏡店內驗光師需要一定的技能培訓,且須持證上崗,人工費用較高,再加上門店裝修、水電和宣傳推廣等費用,「如果賣不出高價,眼鏡店就沒辦法生存。」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購買眼鏡後2~3年才會更換新的。但由於眼鏡價格過高,消費者會降低購買頻次。眼鏡商為了維持利潤,就會將眼鏡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價位,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普通消費者在選配眼鏡時遇到的種種困惑,中國眼鏡協會秘書長戴維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消費者應到正規眼鏡店配鏡。
在戴維平看來,眼鏡的甄別技術含量高,不是一般消費者自己能夠掌握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消費者貪圖便宜選擇一些並不規範的眼鏡店,很可能會購得一些質量低劣,但冒充高檔的眼鏡。另一方面,由於配鏡的過程需要驗光,不規範的小店驗光員技術無法保證,所配眼鏡如果不適合自己的視力,這對消費者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李磊表示,消費者挑選眼鏡時,鏡框的選擇其實肉眼觀察即可,做工細緻、對稱工整的就足夠日常生活的使用,鏡片則儘量選擇品牌產品。另外,應儘可能去眼科醫院或者比較專業的、有資質的眼鏡店。
除了消費者自身需要科學配鏡,相關部門也需加強監管。工商局、技監局、藥監局等對眼鏡店有監管權力的部門有必要加強對眼鏡銷售、宣傳行為的規範和指導,引導經營者樹立誠信經營意識,合法合規經營;同時,對眼鏡店的宣傳單、店堂廣告、產品說明書等進行重點審查,嚴厲查處虛假、誇大宣傳眼鏡功效、使用材質的廣告違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線下之外,線上交易的發展對於實體眼鏡店當下的亂象也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在 「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先進的眼鏡製造企業,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嘗試建立大數據平台,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眼鏡個性化定製、用戶市場等,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實現鏡片與眼鏡行業業務內外全流程的互聯互通,根據用戶個性化定製數據,建造智能生產流水線,實現生產工藝的柔性配置,提升生產效率和決策水平,降低庫存及成本。
同時,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平台,可以實現工廠生產與消費者之間的對接,從而越過多層渠道商的成本加成,儘可能實現眼鏡價格的透明化。
更多眼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眼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