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煤炭行業分析報告 >> 焦炭前景趨勢

焦炭前景趨勢

2018-09-19 10:34:2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8年1-4月中國焦炭產量為13935萬噸,同比下降3.5%。鋼廠現在要做的是控制庫存,壓低焦炭焦煤的價格從而控制生產成本,在利潤好的情況下去多生產鋼材。以下對焦炭前景趨勢分析。

  焦炭前景趨勢分析,受益於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壓縮產能和產量,以及需求端焦炭等下遊行業需求回暖的影響,從2016年5月份開始,全國煤炭價格有了顯著的上漲。焦炭行業分析指出,2016年底,國內煉焦煤平均價格為1,170 元/噸,較2015年底上漲了127.18%。未來,在政府採取嚴格措施淘汰煤炭過剩產能的情況下,未來國內的煤炭行業有望進入穩步健康的發展軌道。

焦炭前景趨勢

  港口庫存快速上升,一方面在於部分鋼廠的焦炭到貨量沒有有用提升,仍在活躍收購,一起貿易商操作活躍,另一方面因出口訂單添加,商家開端提早低位備貨。下流需求的釋放終究加劇了焦炭的供給嚴重局面,所以現在全國焦炭全體庫存量在繼續下降,部分地區呈現搶貨現象。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焦炭前景趨勢。

  煉焦煤供應上升

  焦炭前景趨勢分析,4月之後煤炭供應開始增加。國家發改委通知,對於實際產能大於公告能力的礦井,擬通過減量置換、能力核定的方式增加產能。2017年山西省還將穩定推動優質產能釋放,擬新增7000萬噸先進產能,擴大先進產能保有量。數據顯示,3月山西煉焦煤產量為3808.8萬噸,2月產量為3214.6萬噸,3月環比增量15%,產量在3月之後迅速恢復。

  從進口煉焦煤來看,當前的高價使得國外煉焦煤的復產較為積極,即使4月初澳洲面臨颶風的影響,也沒有使國內感受到煉焦煤採購的壓力。進口數據顯示,1—3月我國進口焦煤量為1709萬噸,2016年同期為1141萬噸,累計同比增加50%。從我國進口煤的來源國看,蒙古煤的增量最為明顯,3月蒙古國共出口煤炭813.75萬噸,較2月出口量486.4萬噸環比增加67.3%,較2016年同期出口量增加3.5倍。煉焦煤價格上漲乏力,焦炭上行空間有限。

  焦化廠庫存累積

  今年焦化廠的經營情況極為良好,特別是2月之後,噸焦利潤再度回到200元/噸附近。最新一期產能小於100萬噸、100萬—200萬噸、200萬噸以上三類焦化廠的開工率分別達到69.7%、68.2%、77.4%,較前期的69.5%、66.7%、75.9%有所上升,說明環保限產的影響較前期有所減弱。最新一期華東鋼廠焦炭庫存可用天數為16.21天,2016年同期為12天,庫存可用天數明顯上升也使得鋼廠對焦炭的補庫意願下降。

  焦炭前景趨勢分析,近期現貨向下調價的跡象已經顯現。日鋼和萊鋼永鋒宣布焦炭採購價格下調50元/噸,二級到廠價報1850元/噸,准一級報1930元/噸,掀開了主流鋼廠調降焦炭價格的序幕,焦化廠接受調降說明自身確實面臨了一定的庫存壓力。

  鋼廠的利潤縮窄

  焦炭前景趨勢分析,前期焦炭價格的上行驅動力在於鋼廠訂單好轉,鋼廠利潤從200元/噸在2—3月跳增到500元/噸,利潤快速好轉使得鋼廠加大了對焦炭的採購。不過,3月下旬之後,鋼材的疲弱開始顯現,一方面,產量連創新高,3月全國日均粗鋼產量為233.4萬噸,2016年同期為227.9萬噸,該日均粗鋼產量為2014年以來的高點,4月上旬重點鋼廠日均粗鋼產量為179.82萬噸,較2016年同期的168.63萬噸再上一個台階;另一方面,下游需求較為乏力,從鋼廠訂單來看,板材企業接單量明顯不如之前,需求開始收縮,這也是3月下旬之後鋼價開始下行的主要原因。高產量與下游需求乏力將使得鋼廠利潤收縮,利潤下行勢必進一步壓低焦炭的採購價格。

  未來隨著環保監管逐步強化,焦炭限產範圍可能會繼續擴大,這將有助於行業產量收縮以及落後產能的出清。焦炭前景趨勢分析,預計未來焦化價格在供給收縮的作用下將延續上漲格局,焦化企業盈利全面回暖,加上焦化副產品價格在油價的帶動下,盈利也將進一步改善,預計今年噸焦盈利將較去年有1.5倍的增長空間。

更多焦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焦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