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019年1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
貸款多增的主要原因:一是貸款投放本身有季節性因素。銀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爭取「開門紅」的經營傳統。從歷史規律看,1月份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貸款為2.9萬億元,是當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
二是表內貸款多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表外融資的減少。2018年以來,表外融資明顯收縮。表內貸款多增,可對沖表外業務萎縮的影響。其中有一部分表內貸款還承接了原有的表外融資需求,這有利於保持貨幣和融資總量的平穩增長。
三是貨幣政策傳導邊際改善。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人民銀行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銀行信貸供給存在的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包括: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改善資本對銀行投放信貸的實質性約束;綜合運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貸便利(MLF)、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在緩解部分銀行面臨的流動性約束的同時,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研究推動利率逐步「兩軌合一軌」,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貸利率的傳導,緩解利率約束;推動商業銀行改善內部政策傳導。
1月份票據融資顯著增加,支持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個別企業通過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少數行為,不是票據融資增加的主要原因。總體看,1月份貸款處於合理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