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嬰幼兒奶粉進口增長

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嬰幼兒奶粉進口增長

2021-01-01 08:52:19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奶粉是以新鮮牛奶或羊奶為原料,用冷凍或加熱的方法,除去乳中幾乎全部的水分,乾燥後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加工而成的沖調食品。按照食用人群分,奶粉主要有嬰幼兒奶粉、成人奶粉、中老年奶粉以及特殊配製奶粉四大類。

  在全球範圍內,有機食品市場需求日漸旺盛,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正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成為食品行業新的增長引擎。「有機食品熱」推動了全球各地的有機農業經濟,一個從生產到餐桌的食品消費革命正在興起,有機行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日益顯著。

  2020年,我國嬰幼兒奶粉消費量約68萬噸,進口量占比約為50.55%,可見進口仍是我國嬰幼兒奶粉供給的重要來源。

  進口量34.55萬噸,進口金額為52億美元。按進口量計算,我國嬰幼兒奶粉最大的進口國是荷蘭,占比為31.97%,緊隨其後的是紐西蘭,占比20.13%,其餘國家進口量占比均在15%以下。

  進口金額為83.15億美元,同比增速達15.5%。截至2020年1-12月,我國奶粉進口金額為16.15億美元,增幅為0.2%。

  國內大牌、國際大牌和其他品牌市占率分別為39.7%、47.5%和12.8%,雖然國際大牌的市占率仍高於國內大牌,但是2019年國內大牌市占率同比增長9.4%;而國際大牌同比下降4.6%,此外其他品牌市占率同比下降4.8%。

  內資奶粉品牌抓住提升市占率的機會,成長性角度形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飛鶴、蒙牛、澳優,依託渠道力、品牌力和產品力脫穎而出,市占率明顯提升,其中飛鶴市占率從2010年的4.3%提升至2019年的13.3%,提升了九個百分點,蒙牛(含君樂寶及雅士利)2019年市占率達到7.6%。第二梯隊,伊利市占率保持平穩,合生元市占率有小幅提升; 第三梯隊,完達山、貝因美市占率持續下跌,其中貝因美市占率下跌幅度較大,市占率由2010年的8.4%下跌至2019年的1.6%,市場競爭力偏弱。

  飛鶴營業收入達137.2億元,同比增長32%;健合集團營業收入達109.3億元,同比增長7.8%。無論是營業收入總額或是收入增速,中國飛鶴均高於健合集團。淨利潤方面,飛鶴遠高於健合集團,2019年中國飛鶴淨利潤為39.3億元,同比增長75.5%,增速較快;健合集團實現淨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約19.2%。

  健合集團兩大業務板塊之一的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BNC)增長迅速,收入達69.3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12%。2019年中國飛鶴高端奶粉系列收入達94.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68.6%,同比增長41.4%,同時貢獻毛利71.4億元,成為支撐中國飛鶴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

  隨著國內註冊制的推廣深化,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未來奶粉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淘汰升級,奶粉行業朝著精細化發展;此外註冊制下國內大牌擁有更多配方數,利於制定清晰的渠道策略及品牌矩陣打法,高端化下更占優勢。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觀念的差距在縮小,奶粉品牌的營銷策略和發展規劃將更加多元化。在國產品牌奶粉崛起、成人奶粉和特配粉逐漸為人們所認可,將帶動我國奶粉行業繼續擴張。

  目前,我國全面二孩政策滿兩年出生人口已經出現銳減,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行業競爭加劇,僅依靠人口紅利驅動發展的嬰幼兒奶粉企業將難以生存。

  預計,隨著消費水平升級,消費者對嬰幼兒奶粉配方、質量、溶解度、沖調性、工廠規模、生產研發、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在應對競爭、漲價的戰役同時還要提高企業生產水平,檢驗能力,以適應著新時代下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生產出符合現在消費者要求的品質嬰幼兒奶粉;而不能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也將逐步被市場淘汰。

更多嬰幼兒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嬰幼兒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