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迎來重大發展,首次將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納入覆蓋範圍,新增約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這一舉措標誌著我國碳市場建設進入新的階段,不僅擴大了市場覆蓋規模,還將在更深層次發揮市場機制的減排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正式開啟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工作。此次擴圍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碳排放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上線交易,成為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經過近4年的發展,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制度體系日趨完善,數據質量全面改善,以碳市場為核心的中國碳定價機制正在形成。
此次擴圍工作滿足了我國發展完善碳市場的現實需要,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構建碳減排激勵約束機制新局面。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是碳排放大戶,年排放約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0%以上。此次擴圍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新增約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將達60%以上,覆蓋溫室氣體種類擴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3類。隨著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納入,全國碳市場覆蓋碳排放量將從52億噸躍升至82億噸左右。通過擴大市場覆蓋規模,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揮市場機制促進減排的作用,特別是鋼鐵、水泥等對全國碳達峰總體進程有重要影響的工業行業,亟須將減排責任轉化為企業內生動力,以成本效益最優方式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此次擴圍按照「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對新納入行業設計了「啟動實施」與「深化完善」兩個建設階段。啟動實施階段為2024年至2026年,是過渡和適應期,以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推動企業熟悉市場規則為主要目標,旨在培育經營主體、完善市場監管、提升各類主體參與能力和管理水平。2027年後為深化完善階段,經營主體經過3年時間的規則適應和能力建設,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和碳資產管理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屆時將全面開啟對標行業先進水平的配額分配方法,以更大力度推動碳減排。
在數據質量管理方面,以降低數據風險、適應行業現有計量條件為導向,簡化核算方法,強化數據分級分類管理。相較於電力行業,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生產工藝複雜,工序產品多樣,碳排放相關參數數量多,統計核算難度更大。因此,《方案》提出關鍵參數分級分類的管理要求,對煤質等關鍵參數採用「高質量實測、預設值兜底」差異化方式。核查則重點關注納入配額管理的企業,聚焦碳排放量和配額分配量涉及的關鍵參數。通過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既可有效降低數據質量風險,也將樹立標尺引導企業持續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碳排放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針對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比較關心的配額分配問題,將繼續採用基於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額。其中,2024年度鋼鐵、水泥、鋁冶煉企業獲得的配額量等於經核查的實際排放量,2025年度和2026年度各行業配額整體盈虧平衡。2027年以後,將研究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行業配額總量,並逐步適度收緊,推動3個行業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
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圍,新增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約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將達60%以上。此次擴圍不僅擴大了市場覆蓋規模,還將在更深層次發揮市場機制的減排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分階段推進市場建設、優化數據質量管理以及明確配額分配方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進一步完善,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更多碳排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碳排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