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資本市場迎來密集政策信號釋放。中央匯金明確其「國家隊」定位並宣布增持ETF,央行同步提供再貸款支持,金融監管總局優化險資入市規則,國資運營平台亦跟進大額增持,形成多部門聯動的市場托底合力。當前中國宏觀政策工具儲備充足,在財政發力擴內需、貨幣寬鬆可期、長期資金加速入場等多重支撐下,A股估值優勢凸顯,短期波動不改中長期向好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工具箱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央行明確表態將通過再貸款為匯金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同步上調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中國誠通等國資平台宣布增持央企及科技股。這一系列動作構成「平準基金+結構性工具」的立體化政策矩陣,既穩定市場情緒又引導微觀主體形成正向預期。數據顯示,當前A股核心資產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顯著配置價值。
在財政端,專項債發行節奏料將提速,新增規模或達萬億元級別,並擴大土地收儲等「收儲」用途。特別國債發行窗口打開,預計增量政策工具規模介於1.5萬億至2.6萬億元之間。民生領域支持加碼,最低工資標準、生育津貼等有望提升,疊加新基建投資擴容,將形成擴內需的持續動能。
貨幣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窗口漸近且力度可能超預期。分析顯示,在扣除補充銀行資本等非直接刺激部分後,實際可用於經濟增量的資金規模約1萬億至2萬億元。市場普遍預計二季度或迎來全面降息,同時結構性工具將精準支持外貿、科技創新等領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管理也將強化政策協同效應。
短期策略建議以穩定收益為主線:紅利低波品種、受益於內需政策的消費(如豬肉、乳製品)、軍工及自主可控領域具備防禦性;中長期則應把握科技主線,重點關注全球製造業重建需求與中國技術出海機遇。數據顯示,晶片設備、核電材料等高端製造細分賽道已顯現定價權優勢,而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將為本幣國際化提供新支點。
當前政策儲備涵蓋財政擴張、貨幣寬鬆及資本結構優化三大維度。除了常規工具外,擴大與新興市場本幣結算規模、推動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等創新舉措正在落地,這將進一步降低美元依賴並增強出口競爭力。分析人士指出,在政策合力作用下,A股有望在二季度形成「流動性改善+盈利修復」的雙輪驅動格局。
總結展望
從匯金增持到央行再貸款支持,再到險資入市規則優化,本輪政策組合拳體現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堅定決心與充足工具儲備。財政貨幣政策協同發力、長期資金加速入場疊加估值修復空間打開,A股正迎來關鍵轉折窗口期。儘管短期面臨外部擾動,但中國資產的韌性和增長潛力將持續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市場企穩回升動能正在積聚。
更多工具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具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