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癌症預防意識的提升,HPV疫苗因其對宮頸癌的有效防護作用備受關注。儘管多地已通過民生工程為適齡女性提供免費接種服務,但全國範圍內實現普遍覆蓋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財政支持不充分等挑戰。專家指出,在國產疫苗價格持續下降與公共衛生政策優化的雙重驅動下,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已成為消除宮頸癌的關鍵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疫苗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16年HPV疫苗在國內上市以來,其預防宮頸癌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可。數據顯示,最早推行免費接種的省份已觀察到HPV感染率和癌前病變發生率明顯下降。截至2023年,全國已有15個省(市、自治區)將HPV疫苗納入地方公共衛生項目,覆蓋約40%適齡女性。然而,在914歲關鍵接種人群中,全國第一劑覆蓋率僅4%,東部地區北京、上海分別為25.4%和20.9%,而新疆、青海等地不足5%。這種區域差距凸顯出將HPV疫苗升級為國家免疫規劃的緊迫性——唯有通過中央財政統籌,才能彌合「健康鴻溝」,實現世衛組織提出的「到2030年讓90%15歲以下女童完成接種」目標。
疫苗價格曾是制約全民覆蓋的核心障礙,但這一困局正被打破。隨著廈門萬泰和沃森生物等本土企業的技術突破,國產二價HPV疫苗價格從2021年的329元/支降至2023年招標中的27.5元/支,遠低於進口產品。根據疾病經濟模型測算,當採購單價低於37美元時,接種項目即可實現成本效益最優;而當前國產疫苗的市場價已接近「成本節省區間」(每劑<10美元)。專家指出,這一價格波動不僅降低了財政負擔,更通過世衛組織預認證(PQ)提升了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加之近年出生人口減少帶來的免疫規劃資金結餘,中央層面推動HPV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時機已然成熟。
試點經驗表明,接種率提升需系統性支持:2023年江西通過省市縣三級財政共擔機制完成疫苗採購,同步開展學校衛生機構聯動宣傳,在無強制要求的情況下超額達成目標。專家建議,可借鑑「先農村後城市、分年齡段推進」策略,優先保障低收入地區接種權。同時需強化多部門協作——衛生健康系統負責制定技術方案與實施網絡搭建;財政部門須明確中央與地方資金配比及使用範圍(涵蓋冷鏈建設、信息化管理等全鏈條);教育部門則承擔科普宣傳職責,消除「疫苗安全性爭議」等認知誤區。
當前,北京等地已將初一女生免費接種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為國家層面決策提供實踐參考。根據《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2025年前需在更多地區推廣適齡女孩接種服務。業內人士呼籲,應抓住國產疫苗價格優勢窗口期,儘快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通過制度設計實現「預防優先」的癌症防控策略。此舉不僅符合公共衛生經濟學規律,更能兌現全民健康覆蓋的承諾——讓每個中國女性平等地享有抵禦宮頸癌的基礎保障,最終推動我國從消除宮頸癌行動參與者轉變為全球典範。
總結來看,HPV疫苗的全民可及性既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機遇,也是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驗。通過強化政策協同、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科普教育三管齊下,中國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前構建起覆蓋全人群的免疫屏障,為實現世衛組織「消除宮頸癌」目標貢獻關鍵力量。
更多疫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疫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