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2025年儲氣庫行業現狀分析:推進數位化轉型

2025年儲氣庫行業現狀分析:推進數位化轉型

2025-04-18 11:19:4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格局不斷調整、國內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儲氣庫作為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一環,其發展態勢備受關注。2025年,儲氣庫行業正朝著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邁進。鹽穴儲氣庫憑藉自身獨特優勢,在儲氣庫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我國自2002年開啟鹽穴儲氣庫建設征程,目前已建成4座鹽穴儲氣庫,如國家管網金壇儲氣庫、中石化金壇儲氣庫等,在技術積累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這些都深刻影響著鹽穴儲氣庫在2025年乃至未來的發展走向。

  一、儲氣庫發展現狀:鹽穴儲氣庫的崛起與技術沉澱

  (一)鹽穴儲氣庫建設成果初顯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地下儲氣庫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鹽穴儲氣庫從無到有,逐步構建起一定規模的儲氣能力。國家管網金壇儲氣庫設計庫容達26.00億立方米,設計工作氣量17.14億立方米,已形成庫容10.0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6.60億立方米,日注氣量設計最大可達820萬立方米/d,日採氣量設計最大為1500萬立方米/d。此外,中石化金壇儲氣庫、港華金壇儲氣庫和中石化江漢儲氣庫(一期一階段)也各自具備了相應的儲氣和注采能力,為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技術體系逐步形成

  在長期的建設實踐中,我國鹽穴儲氣庫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老腔改建儲氣庫技術成為一種經濟高效的建庫方式,通過改建老腔,新增工作氣量,降低建庫成本。造腔工程配套與監控技術實現了對腔體發展的動態監控,在多夾層鹽岩溶腔建庫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效保障了造腔過程的安全與穩定。

  鹽穴儲氣庫阻溶造腔技術可對未達設計要求的腔體進行修復,其中天然氣阻溶造腔和氮氣阻溶造腔技術的應用,為腔體修復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光纖油(氣)水界面檢測技術大幅降低了檢測成本,實現連續檢測,提高了造腔成功率和安全性。鹽穴儲氣庫安全監測技術體系則通過多種監測手段,對注採運行進行全方位監測,確保儲氣庫安全穩定運行。

  二、儲氣庫發展困境:鹽穴儲氣庫面臨的難題

  (一)地質條件制約發展

  我國鹽礦多為湖相沉積鹽層,與海相鹽礦相比,存在礦床規模較小、分布面積有限、鹽岩品位較低、礦層層數多且單層厚度小、含有不溶夾層等問題。這些複雜的地質條件增加了在陸相鹽礦建設儲氣庫的難度,對儲氣庫的密閉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受與主輸氣管道距離和所在區域天然氣消費量的制約,優質庫址愈發稀少,限制了鹽穴儲氣庫的建設規模和布局。

  (二)造腔過程困難重重

  鹽穴儲氣庫造腔周期長,受地質條件、造腔方式、管柱尺寸、鹽化企業滷水接收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以金壇儲氣庫為例,其平均單腔有效體積約20萬立方米,造腔周期一般為6-8年。造腔期間需要多次調整管柱深度位置,每個階段結束後還需進行腔體形狀檢測,導致單腔達容時間長,延緩了儲氣庫的建設進程。

  腔體形狀控制難度大,為保證鹽腔穩定性和容積,通常將腔體設計成「梨形」,但由於造腔層段內隔夾層發育、非均質強、各向異性顯著以及岩鹽溶漓特性等原因,腔體容易出現偏溶現象,部分腔體頂部形成「大平頂」,或橫向發展未達設計要求,降低了岩鹽利用率。高不溶物鹽層成腔率低,如金壇區塊鹽層不溶物含量約為15%,楚州、淮安、平頂山等儲氣庫不溶物含量分別達42.8%、27.4%、23.0%,不溶物在滷水中膨脹占據鹽腔有效體積,影響成腔率。

  (三)外部因素限制明顯

  儲氣庫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受到安全、環保等外部因素的極大影響。建設過程涉及規劃、用地、安評、環評等各類專項評價,辦理周期長且協調難度大。隨著環保政策日益嚴格,新建項目與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等衝突的情況逐漸增多,增加了項目建設的不確定性。此外,庫區附近鹽化工廠鹵水處理能力有限,制約了循環排量,影響造腔進度,進而延長了儲氣庫項目的建設工期。

  三、儲氣庫發展對策:突破困境的關鍵舉措

  (一)加強關鍵技術研究

  提高造腔速度並優化過程管理是關鍵。滷水濃度對岩鹽溶漓速率影響顯著,選用大尺寸井眼匹配大排量,可加快造腔速度。同時,優化造腔階段和循環方式,加強阻溶劑界面監測與控制,做好造腔與井下作業的轉換銜接,能夠提高造腔效率,縮短造腔周期。針對未達設計要求的腔體,制定針對性修復措施,平衡安全、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水平多步法造腔技術為薄鹽層建庫提供了新途徑。對於厚度較小的鹽層,採用鑽1口直井和1口水平井的方式,先溶直井形成腔體後連通水平井,再進行水平井段多步造腔,可有效擴大腔體體積,提高岩鹽資源利用率,降低單位工作氣量投資

  利用鹽腔空間擴展技術,對沉渣空隙進行利用,提高庫容和工作氣量。通過將腔底水不溶物殘渣中的滷水驅替出來,實現鹽腔的擴容利用,提高鹽穴儲氣庫的存儲能力。

  (二)優化整體建設方案

  優化儲氣庫整體建設方案,採用叢式井建庫,減少地面井場數量和用地面積,降低建設成本,同時提高儲氣庫的安全性和環保能力。選用成熟工藝技術,確保儲氣庫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穩定,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三)推進數位化轉型

  加快鹽穴儲氣庫數位化轉型,構建地上地下一體化的數位化平台。在設計選址、施工建造、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加強技術攻關,利用數位化平台統籌建庫各環節與生產運行工作,構建地質、井筒、地面設施三維一體的信息化支持系統,提升鹽穴儲氣庫的自動化和數位化水平,提高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構建市場化運營模式

  根據相關規劃,為滿足供氣需求,2025年中國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要達到300億立方米。構建市場化儲氣庫運營模式至關重要,鼓勵各類主體及資本參與儲氣設施的建設與運營,避免儲氣設施小型化、分散化,推動合建共用,形成區域性儲氣調峰中心。建立統一的管理體系,將距離較近的小型儲氣庫組成儲氣庫群,進行統一規劃與調配,提高儲氣設施運行管理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

  儲氣庫行業現狀分析指出,2025年,儲氣庫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鹽穴儲氣庫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能源穩定供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國鹽穴儲氣庫經過多年發展,在建設成果和技術積累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地質條件、造腔工藝、外部因素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困境。

  為推動鹽穴儲氣庫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加快關鍵技術研究,突破造腔速度、腔體形狀控制等技術瓶頸;優化整體建設方案,提高安全性和環保能力;加速數位化轉型,提升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構建市場化運營模式,吸引更多資源參與建設和運營。通過這些措施,鹽穴儲氣庫將在儲氣庫行業中不斷發展壯大,為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提供更堅實的保障,在未來的能源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儲氣庫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