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中國和越南的熱成型模壓纖維產品啟動了反傾銷調查程序,並公布了初步裁定結果。這一決定涉及兩國相關企業的出口行為及關稅調整,直接影響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供應鏈格局。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持續加碼,此類裁決不僅關乎企業經營成本,更可能重塑國際市場的競爭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纖維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顯示,中國生產商/出口商面臨的傾銷率範圍為47.44%至477.97%,抵消補貼後的保證金調整幅度與之相同。越南企業的傾銷率則介於3.86%到260.56%,經補貼抵消後降至0.76%211.60%。該裁定覆蓋美國海關編碼4823.70.0020和4823.70.0040項下產品,包括但不限於熱成型模壓纖維製品的包裝材料及工業部件。
早在2024年10月28日,美國商務部已針對中國和越南的同類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這一舉措源於本土產業對進口產品的擔憂,認為低價競爭威脅到其市場地位及盈利能力。至2025年3月7日,美商務部已完成首階段反補貼裁定程序,為本次反傾銷初裁奠定了數據基礎。
美國計劃於2025年7月21日作出最終裁定,若維持當前結論,相關企業將面臨長期關稅壁壘。對於中國和越南的熱成型模壓纖維出口商而言,高額保證金可能導致成本壓力顯著上升,進而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這一裁決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促使其他貿易夥伴效仿採取類似保護措施。
此次裁定將迫使中越企業重新評估美國市場布局。部分生產商或考慮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或尋求第三國轉口以規避關稅風險。此外,中美越三方在熱成型模壓纖維領域的貿易摩擦,也為替代性材料及新興供應商創造了潛在機會。
綜上所述,美國對中越熱成型模壓纖維產品的反傾銷初裁結果,標誌著該領域國際貿易環境進一步收緊。高額稅率不僅直接影響企業出口利潤,更可能加速全球產業鏈的區域化重組進程。未來三個月內終裁的最終結論,將成為決定市場格局的關鍵轉折點,相關利益方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並制定靈活應對方案。
更多纖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纖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