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陝西省依託獨特的生態資源和產業優勢,在農產品國際貿易領域持續發力,形成以食用菌為核心的特色產業矩陣。其中,商洛市憑藉標準化生產體系與精準政策支持,推動香菇菌棒、黑木耳等產品加速走向全球市場,成為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產品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陝西商南縣一家本土農業企業在首次接獲韓國訂單時面臨資質短板,通過海關部門的全流程指導順利解決技術性貿易壁壘。2024年5月,該企業出口65萬元香菇菌棒完成通關,標誌著當地農產品跨境貿易能力再上新台階。商洛海關通過建立"一企一策"幫扶機制,累計助力轄區企業獲得出口備案資質超百家,為特色農業國際化開闢綠色通道。
位於秦嶺腹地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園已形成集研發、生產、加工於一體的完整鏈條。從黑木耳菌袋到滑子菇鮮品,再到罐頭等深加工製品,產品體系覆蓋國際市場多元化需求。企業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開拓渠道,在鞏固韓國、美國傳統市場的同時,正積極布局香港等高端消費市場,推動出口品類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自商洛海關2020年開關運營以來,累計監管出口香菇菌棒貨值突破6100萬元。截至2025年3月,全市食用菌及其製品出口額達4.1億元,在農食產品外貿總值中占比超七成。這一成績源於"多縣區協同發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格局,實現了從單一原料輸出到全產業鏈協同的升級蛻變。
依託秦嶺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綠色生產標準,商洛食用菌產業正加速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海關部門通過優化檢驗檢疫流程、強化質量溯源管理等舉措,持續提升產品國際認可度。未來將以建設國家級農業出口示範區為目標,推動柿餅、葡萄等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世界。
陝西省以食用菌產業為突破口的外貿實踐表明,通過政策賦能與產業升級雙輪驅動,傳統農業能夠實現向現代國際貿易體系的有效銜接。這種"生態+科技+外貿"的發展模式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更讓秦嶺山珍成為連接中外市場的綠色橋樑,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獨特價值。
更多農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