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461767件 同比增長33.33%
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消費市場呈現活躍態勢的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也引發高度關注。根據全國消協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本季度共收到消費者投訴461,767件,同比增長33.33%,其中電影票退改糾紛、共享服務計費爭議、月子中心預付資金風險及婚介行業營銷亂象成為四大維權難點。消費者協會提示,需通過完善行業標準和強化監管機制,從源頭化解消費矛盾。
伴隨春節檔票房創新高,電影票務領域的投訴量顯著上升。數據顯示,消費者在退票時遭遇平台與影院責任推諉現象普遍,部分影院以"系統故障""已鎖定場次"等理由拒絕退款。更有案例顯示,3D眼鏡收費問題引發廣泛爭議:消費者購票後發現需額外購買觀影設備,且存在價格虛高、產品無標識等問題。中消協建議監管部門應儘快制定全國統一的電影票退改標準,明確平台與影院權責劃分,減少因政策模糊導致的消費摩擦。
母嬰護理市場投訴量同比激增120%,暴露出行業野蠻生長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除機構突然"跑路"引發的群體維權外,格式合同陷阱與誘導消費問題尤為突出:部分商家通過免費攝影套餐吸引客戶後強制推銷高價服務;服務承諾與實際內容嚴重不符的情況屢見不鮮。中消協強調需建立月子中心預付資金第三方監管機制,並推動行業標準落地,對從業人員資質、服務流程等實施規範化管理。
作為消費市場新增長極,新能源汽車行業定金糾紛同比增加45%。消費者投訴集中於三大領域:交付延遲導致的退訂難問題;車型疊代引發的老用戶權益受損;以及補貼政策執行中的信息不對稱。某品牌車主反映,在支付定金後三個月未能提車且無法退款,另有消費者發現宣傳中承諾的續航里程與實際存在顯著差距。專家指出企業需完善銷售協議條款,明確交付時間、配置參數及補貼細則,避免因過度營銷損害消費者信任。
婚戀服務市場投訴量同比上漲68%,折射出行業監管缺位的深層矛盾。部分機構通過虛構會員資料、誇大服務效果等手段誘導消費者簽訂高價合約,更有商家要求客戶通過網貸支付費用。當消費者要求解除合同時,常遭遇"違約金""服務已開始"等理由拒絕退款。中消協呼籲建立婚介行業准入資質認證體系,對從業人員進行信用評級,並制定統一的服務質量評估標準。
數據透視消費維權新挑戰
本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37億元,但部分領域存在的系統性風險仍需引起重視。從電影票務的標準化建設、月子中心的資金監管,到新能源汽車的合同規範及婚介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均需要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協同發力。中消協建議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檢查、暢通投訴渠道等多維措施,構建消費者友好型市場環境,推動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
更多電影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影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