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提升與老齡化社會加速發展,一些不法商家將目標瞄準老年群體,打著"保健品"的幌子實施詐騙行為,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行動,針對此類亂象發布專項提示,旨在幫助老年消費者識別風險、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監管部門正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查以"包治百病""免費體驗"為噱頭的虛假宣傳行為。部分商家通過低價旅遊、健康講座等引流手段,誘導老年人高價購買功效存疑的產品。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查處涉及老年消費市場的違法案件數量同比上升17%,其中約65%與保健品領域相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對違規企業實施信用懲戒,並暢通舉報投訴渠道。
不法商家常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設下多重陷阱:有的通過"專家義診""權威認證"等話術虛構產品功效;有的以贈送雞蛋、體檢為名建立信任後高價推銷。老年消費者需特別注意,正規保健品外包裝應標註保健功能批准文號,並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查詢真偽。若發現產品宣稱能治療疾病或替代藥品使用,務必提高警惕。
數據顯示,超過40%的保健品消費糾紛源於消費者將普通食品誤認為具有醫療效果。專家提醒,老年群體在選購時應仔細核對產品說明書中的功能描述是否經過科學驗證,切勿輕信"祖傳秘方""量子技術"等偽科學概念。日常保健需遵循醫學規律,慢性病治療必須遵醫囑用藥,不可用保健品替代正規診療。
家庭成員應定期關注老年人消費動態,對頻繁接聽推銷電話或突然購買高價產品的現象保持警覺。社區可聯合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普及科學養生理念。金融機構需加強大額轉帳風險提示,阻斷詐騙資金鍊路。多方協同形成"早發現、快處置"的防護體系,才能有效遏制保健品領域侵害老年群體權益的現象。
守護老年人的消費安全是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通過強化市場監管、提升公眾認知和構建社會共治網絡,既能淨化保健品市場環境,也能幫助老年朋友建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遠離騙局困擾,真正實現科學養生的目標。
更多保健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健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