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公布了2025年新增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浙江德清淡水珍珠複合養殖系統(以下簡稱「德清珍珠系統」)成功入選。這一成就不僅標誌著中國在水產養殖領域的傳統智慧獲得國際認可,更將我國的農業文化遺產總數推至25項,持續領跑全球。作為首個以水產養殖為核心的遺產項目,德清珍珠系統的創新模式與經濟價值正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範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珍珠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德清珍珠系統依託「魚蚌互利共生」原理,結合附殼珍珠養殖技術,構建了包含魚類、貝類及水生植物的立體生態體系。這一模式既延續了千年的農耕智慧,又通過現代技術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農業農村部專家指出,該項目的成功申遺不僅為全球水產養殖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更讓中國傳統農業文化走向國際舞台。目前該系統年產值已突破70億元,帶動近2萬人就業,並推動「珍珠+」產業向美容、保健、文旅等領域延伸。
據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5月,我國在業及存續的水產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74.4萬家。其中,僅今年前五個月就新增註冊約45.1萬家企業,近五年間註冊量持續攀升,並於2024年達到峰值。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和湖南省憑藉先天資源與產業基礎,分別以50.3萬餘家、46.1萬餘家及41.5萬餘家位居前三。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行業蓬勃發展,但涉及司法案件的企業占比僅約1.41%,反映市場秩序總體穩定。
德清珍珠系統的成功並非偶然。其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延伸,在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間找到了平衡點。例如,複合養殖體系減少了化學投入,同時將珍珠用途從單一飾品拓展至高附加值領域。行業專家強調,未來需進一步挖掘遺產的文化價值,並將其轉化為推動鄉村經濟的內生動力。數據顯示,類似模式已在多地推廣,但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強化品牌效應仍是關鍵課題。
此次申遺成功為中國水產養殖樹立了世界標杆,其意義遠超單一項目本身。它不僅證明了傳統農耕技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巨大潛力,更通過全產業鏈開發驗證了文化遺產的經濟轉化路徑。隨著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如何在保持生態底色的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將成為中國農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核心議題。
總結而言,德清珍珠系統以「共生」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既守護了千年農耕文明之根,又開拓出面向未來的產業新局。其經驗啟示我們:農業文化遺產不應是博物館中的標本,而應成為激活地方經濟、連接世界的活態資源。在全球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戰下,這一案例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的生動註腳。
更多珍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珍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