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碳纖維產能擴張進入冷靜期 行業向頭部集中趨勢顯著
近年來全球碳纖維行業呈現結構性變化。2019-2023年中國碳纖維產能實現近5倍的跨越式增長,但隨著2024年新增產能增速大幅放緩至僅1.53萬噸/年(總產能達13.55萬噸),市場供需關係正發生根本性轉變。近期某頭部企業宣布對濕法3k碳纖維每噸提價萬元,折射出風電、低空飛行器及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這一系列變化標誌著行業從產能擴張主導階段轉向以技術優勢和市場需求驅動的新周期。
2019-2023年中國碳纖維產業經歷狂飆突進期,五年間產能從3萬噸/年激增至12.02萬噸/年。但進入2024年後新增項目顯著減少,全年僅增加1.53萬噸產能。這種增速驟降並非偶然:行業已形成"大浪淘沙"態勢,技術壁壘與成本控制能力成為企業生存關鍵。隨著頭部企業在設備工藝、原料把控等方面的領先優勢持續擴大,中小廠商面臨淘汰風險,市場份額正加速向行業前五名集中。
當前碳纖維市場需求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傳統風電領域仍是最大驅動力: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量預計突破80GW,單MW葉片用量達6-7噸的特性推動該領域需求占比維持40%以上。更具爆發力的是新興市場——低空經濟領域(包括無人機、飛行汽車)對碳纖維的需求增速超30%,工業機器人關節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年均增長25%,兩大領域合計將貢獻未來三年新增需求的60%。
2025年5月某頭部企業調價函顯示,濕法3k碳纖維因出口激增(占總銷量比例突破45%)和加工產能不足出現階段性短缺。這種局部緊張態勢折射出行業新特徵:隨著高端應用占比提升,定製化生產需求顯著增加。預計未來價格體系將呈現"低端產品微利化、高端領域價值回歸"的分化格局,促使企業加速技術升級與產業鏈協同布局。
當前行業正經歷三個維度的重構:產能端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需求端從存量替代轉向增量創造,供應端則形成"頭部企業+應用場景"的深度綁定模式。隨著國產大絲束碳纖維良品率突破80%、低成本預浸料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行業門檻進一步抬高。未來三年,具備垂直整合能力的企業將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裝備等高附加值領域占據先發優勢。
總結展望:
在產能增速換擋與需求結構升級的雙重作用下,碳纖維產業正迎來關鍵轉型期。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疊代鞏固競爭優勢,風電、低空經濟和機器人三大賽道將釋放超5萬噸/年的增量空間。隨著價格體系重構與市場集中度提升,行業有望擺脫無序競爭狀態,在2026年形成"高端突破+規模效應"的良性發展格局。這場由供需關係轉變引發的產業變革,或將重塑全球碳纖維市場的競爭版圖。
更多碳纖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碳纖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