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6日,日本大阪交易所(OSE)正式上線掛鉤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價格的衍生品合約。這一舉措標誌著中日資本市場在大宗商品定價領域的深度協作取得實質性突破,不僅為全球橡膠產業鏈提供了新的風險管理工具,更凸顯了"中國價格"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橡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大阪交易所此次上市的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直接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期所交割結算價為基準,採用100日元乘數進行現金交割。首批交易覆蓋2025年9月、2026年1月和2026年5月到期的三個合約,首日成交322手,持倉量達152手。這一設計創新性地免除了匯率換算與稅率調整環節,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高效的價格對沖渠道。
該產品設計體現了"中國價格國際化"的戰略方向:通過將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全球流動性最佳的同類合約——引入日本市場,實現了境內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向境外市場的延伸。數據顯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橡膠進口國和消費國,其期貨價格已成為全球貿易定價的核心參考指標。
此次合約設計聚焦四大核心應用領域:
1. 產業鏈套保需求:海外生產商與貿易商可通過該工具對沖採購、銷售中的價格波動風險;
2. 跨市場套利機會:連接日本、新加坡及上海三地市場的價差交易成為可能;
3. 資產配置優化:國際資管機構將其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以分散大宗商品風險;
4. 直接交易需求:投資者可利用該合約捕捉橡膠價格波動帶來的收益。
這種多維度的應用架構,使"上海膠"價格體系真正實現了從境內到境外的穿透式服務,為全球產業鏈參與者提供了更靈活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此次合作是落實202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具體實踐。上期所通過輸出價格基準與合約設計經驗,推動形成覆蓋境內外市場的"上海膠"定價網絡。自2019年20號膠期貨國際化以來,該品種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境外交易者占比穩步增長。
未來發展方向聚焦三個維度:
大阪交易所執行長指出,該合約將日本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與中國價格體系的穩健增長緊密結合。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評價稱,此舉通過構建更完善的定價機制與風險管理工具,顯著增強了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鏈的穩定性。參與企業反饋顯示,直掛"上海膠"的價格機制和現金交割方式,有效降低了國際貿易中的成本損耗。
總結
此次中日資本市場協同創新,不僅實現了中國期貨標準的境外輸出,更標誌著大宗商品定價權爭奪進入新階段。通過構建雙向開放的市場生態,我國正逐步將境內市場的深度優勢轉化為全球資源配置的話語權。隨著更多國際化品種與合作模式落地,"中國價格、全球交易"的願景將持續深化,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金融動能。
更多橡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橡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