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向中國轉移,光刻機作為晶片製造核心設備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國內企業正通過技術攻堅和資本布局搶占市場先機,其中有機顏料龍頭聯合化學以1.2億元增資初創光刻機研發公司卓光芮,引發資本市場對國產光刻機賽道的關注。本文結合行業數據與案例分析,探討當前光刻機技術研發進展、投資風險及未來增長潛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刻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晶片製造工藝中,光刻機決定著集成電路的最小製程精度和良品率。2025年全球光刻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80億美元,但高端設備仍被荷蘭ASML、日本尼康等企業壟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國產替代需求迫切。
聯合化學(301209.SZ)作為傳統化工企業,近期宣布向成立僅四個月的卓光芮科技增資1.2億元,占股19.35%。值得注意的是,標的公司尚未開展實際業務且淨資產為-4147萬元,但其研發團隊核心成員曾主導國際先進光刻技術研發,掌握投影式曝光機全流程技術路徑。此次跨界投資顯示傳統製造業正通過資本紐帶加速滲透半導體賽道。
卓光芮成立於2025年3月,其全資子公司罡景光學已積累79人研發團隊,並掌握一項晶圓預對準裝置專利技術。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虧損達2516萬元,但研發投入占比超80%,重點攻關投影式曝光機整機集成技術。
這種「輕資產+重研發」模式在半導體領域具有典型性:一方面可快速整合全球頂尖人才(核心團隊擁有ASML等企業背景),另一方面需承擔技術轉化失敗風險。聯合化學通過協議設置激勵條款,約定若12個月內完成α樣機開發,將給予研發團隊3%股權獎勵,形成風險共擔機制。
從投資方向看,聯合化學此前已布局半導體用光刻膠材料領域,此次增資光刻機研發公司,標誌著其構建「光刻材料-光刻設備」垂直生態的戰略意圖。數據顯示:
這種跨領域資源整合模式,既降低單一賽道風險,又通過技術協同提升研發效率。例如,有機顏料合成經驗可優化光刻膠單體純度,而光學鍍膜技術亦能復用於光刻機核心部件。
根據《半導體設備產業「十四五」規劃》,中國2030年需實現28nm以上製程光刻機自主化率超70%。當前,政府通過稅收優惠、專項基金等方式支持企業研發:
但需關注技術轉化周期風險:從樣機開發到量產通常需要5年以上,而半導體設備驗證周期長達18-24個月。聯合化學在協議中設置對賭條款——若2030年前未啟動IPO申報,可強制回購其他股東股權,體現了對長期價值的信心與短期風控意識。
總結
2025年光刻機賽道呈現「技術攻堅加速、資本持續湧入」的特徵。聯合化學通過戰略性投資切入半導體設備領域,在承擔研發風險的同時把握國產替代窗口期。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構與中國政策支持,具備核心技術儲備的初創企業有望在細分市場實現突破,而傳統製造業的跨界布局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投資者需關注技術里程碑進展與產業鏈協同效應釋放節奏,在波動中捕捉結構性機會。
更多光刻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刻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