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有色金屬市場在多重因素交織下呈現複雜態勢。宏觀層面,貿易政策調整、關稅收入預期及反內卷政策持續擾動市場情緒;產業端,庫存變動、供需格局修復與成本壓力成為關鍵變量。本文通過梳理銅、鎳、鋁、工業矽及碳酸鋰等核心品種的最新動態,結合政策環境變化,解析有色金屬行業短期走勢與長期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23日,LME銅價報9,898美元/噸,較前一日上漲0.31%;SHFE銅收於79,970元/噸,漲幅0.4%。國內現貨進口維持小幅虧損狀態。宏觀方面,美國財政部強調關稅收入可能在未來十年達到2.8萬億美元,並計劃在8月1日設定政策窗口期,但保留進一步協商空間。國內房地產貸款增速回升與消費貸增長為內需提供支撐。
庫存端:LME銅庫存增加2,775噸至124,850噸;COMEX庫存升至221,156噸;SHFE倉單減少2,670噸至25,507噸,BC倉單維持4,667噸。需求端,傳統淡季消費疲軟延續,但部分企業因擔憂關稅落地及銅價上漲提前補庫,疊加美元走弱與套利機會,短期看空情緒減弱,價格表現偏強。8月初為關鍵節點,政策動向或進一步影響市場預期。
LME鎳價報15,530美元/噸(漲0.13%),滬鎳收於123,730元/噸(漲0.23%)。庫存方面,LME鎳庫存增至208,092噸;SHFE倉單減少18噸至22,093噸。數據顯示,2025年6月中國精煉鎳淨進口量為6,867噸,環比下降15.74%,但同比仍增26.2%。
產業端:鎳鐵價格觸及三年低位(招標價900元/鎳點),不鏽鋼成本支撐減弱,但周度庫存去化與供應減產推動供需結構邊際改善。一級鎳市場面臨壓力,短期價格以震盪為主,需關注海外政策調整及國內需求恢復節奏。
氧化鋁期貨(AO2509)收於3,484元/噸(漲1.01%),滬鋁(AL2509)報20,925元/噸(漲0.31%)。現貨市場,氧化鋁升至3,230元/噸,鋁錠升水70元/噸。核心驅動:西南地區電解鋁產能置換加速推升原料需求,疊加部分氧化鋁廠檢修導致供應階段性緊張,倉單低水位支撐價格上行。
政策層面,「反內卷」導向抑制過剩產能擴張,但淡季累庫壓力仍存,需關注庫存數據與加工企業訂單變化。
2025年7月23日,工業矽主力合約(SI2509)漲停報9,655元/噸(漲5.98%),多晶矽(SP2509)收於49,105元/噸(漲8.99%)。現貨端:工業矽421品級價格突破9,150元/噸,N型復投料報價達45,550元/噸。
政策與成本因素:能源局加強煤礦生產審核、新疆電價補貼取消疊加工信部「反內卷」信號,強化行業成本支撐邏輯。短期市場情緒亢奮,但需警惕高貼水與期貨升水對遠期價格的壓制。
碳酸鋰期貨(LC2509)收於72,880元/噸(漲2.71%),電池級現貨均價報69,100元/噸。供需數據:7月預計產量達81,150噸,環比增3.9%,但下游需求小幅回暖(兩大主材消耗量升至8.08萬噸)。
庫存壓力:周度社會庫存增至142,620噸,但倉單持續減少(僅10,089噸),疊加鋰礦價格上行與進口收縮,短期價格仍有支撐。需關注政策對產能擴張的限制效果。
政策主導下的結構性分化
當前有色金屬市場呈現顯著分化:銅、鋁等傳統品種受宏觀政策及庫存變化影響較大;工業矽、多晶矽因成本推升與新能源需求保持強勢;鎳、不鏽鋼則面臨供需修復與產能過剩博弈。8月初關稅窗口期臨近,疊加「反內卷」政策逐步落地,市場或進入關鍵拐點。儘管短期情緒支撐價格上行,但需警惕高庫存品種的回調風險及政策效果邊際變化對行業格局的影響。
更多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有色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