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目標推動下,製冷設備行業正經歷技術革新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重塑。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製冷相關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級,並呈現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隨著環保法規趨嚴和應用場景多元化,企業需同步應對政策約束與市場機遇,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揭示產業轉型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冷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泰州姜堰弗格森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台直冷式塊冰機正在完成每日100條、單條50公斤的製冰任務。這一場景折射出當前製冷市場的旺盛需求:企業訂單周期顯著前置化,夏季設備運行時間從7月初延續至8月底,且需滿足園區內十餘家企業的降溫與環境調控需求。
政策層面,2025年國家對高能耗製冷設備的限制造成行業洗牌,倒逼企業向環保技術轉型。弗格森公司通過優化設備能效比,在保證冰塊11小時凝固時長的同時,實現融化周期穩定控制在8-10小時,既符合綠色標準又能滿足用戶持續用冷需求。數據顯示,其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0%,印證了技術升級對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作用。
弗格森公司業務覆蓋製冰設備全鏈條,產品線從日產百噸的大型塊冰機到可攜式小型製冰機一應俱全,並延伸至造雪場景的整體方案設計。這種「製冷+細分場景」的戰略布局,使其在冷鏈物流、工業降溫及冰雪文旅等領域占據先發優勢。例如,其分塊冰機、管冰機等10餘種機型可精準適配食品加工、車間降溫和景觀造霧需求,而造雪設備則通過智能化控制實現從設備生產到調試安裝的全流程服務。
政策對行業標準的細化進一步推動企業專業化發展。2025年新規要求製冷設備廠商強化碳足跡管理,弗格森公司提前布局低碳技術研發,並將訂單響應周期壓縮至1-2個月,為冬季冰雪設備旺季備貨贏得主動權。這種前瞻性策略使其在市場需求波動中保持穩定增長。
從行業趨勢看,製冷設備的應用場景正向多元化延伸:工業降耗、農業保鮮、醫療冷鏈及文旅冰雪等新領域持續釋放增量空間。弗格森公司的案例表明,企業若能在細分賽道建立技術壁壘,並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產品結構,則能有效捕捉市場紅利。
當前,夏季高溫季與冬季冰雪季形成「雙峰」需求特徵,促使廠商強化供應鏈韌性。以該公司為例,其2025年冬季訂單已從三四月份開始籌備,通過提前預判客戶周期性需求,將產能利用率提升至新高。這種模式不僅緩解了季節性用工壓力,還降低了庫存積壓風險。
政策環境與市場需求共振下的製冷產業未來
2025年的製冷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關鍵轉型期。環保政策的剛性約束加速淘汰落後產能,而市場對高效、低碳、場景化解決方案的需求則為優質企業開闢增長新賽道。弗格森公司的實踐表明,通過技術疊代與戰略布局雙輪驅動,製冷設備廠商可在產業變革中實現結構性突破,並持續受益於綠色經濟的長期發展紅利。隨著政策細則逐步落地及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製冷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機遇期。
更多製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