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智能駕駛技術正加速向商業化應用邁進。隨著上海率先發布《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模速智行"行動計劃》,並集中發放新一批Robotaxi示範運營牌照,無人駕駛產業已進入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本文結合2023-2025年最新行業數據與政策進展,解析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人駕駛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上海市發布的行動計劃,到2027年將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該區域規劃形成包括晶片研發、算法優化、車路協同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預計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5年6月,上海已開放測試道路里程達1800公里,覆蓋嘉定、臨港等重點區域,並完成超過300輛自動駕駛車輛的道路測試。
在7月26日第八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首批包括百度系企業在內的科技公司獲得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這標誌著公眾可通過指定區域內的出行平台直接呼叫無人駕駛車輛。數據顯示,獲牌企業已在嘉定區完成超5萬次載人測試,用戶滿意度達93%。行業預測,隨著政策開放加速,2025年全國Robotaxi訂單量將突破1億單,較2023年增長470%,推動L4級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至城市出行市場的8%-10%。
傳統交通服務商正加速與科技企業建立戰略協同。以上海為例,當地頭部計程車公司已與科技夥伴在技術適配、場景驗證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超過60%的巡遊計程車企業接入自動駕駛運營網絡。這種"技術+運營"的合作模式使車輛利用率提升30%,同時降低每公里運維成本約18%。
上海引領區計劃明確將設立專項產業基金,重點支持高精度地圖、車規級晶片等"卡脖子"領域。據公開數據顯示,僅2023年上半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資額就突破180億元,其中L4級以上自動駕駛項目占比超75%。隨著示範運營範圍擴大,預計到2027年行業整體投融資規模將再翻兩番。
在政策創新與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下,無人駕駛產業正從"試驗場"走向"生活圈"。上海作為先行示範區,通過系統性布局已形成"技術研發-測試驗證-商業運營"的完整閉環。隨著2025年示範運營網絡初步成型、2027年全球標杆區建成,中國有望在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從技術跟跑到產業領跑的關鍵跨越,為全球智能出行變革提供中國樣本。
更多無人駕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人駕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