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L4級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突破1.2億公里,而中國企業的海外布局速度顯著提升。據行業統計,中國自動駕駛企業2023-2024年間在海外市場新增合作項目超50個,覆蓋歐洲、中東及東南亞等主要區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人駕駛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百度旗下蘿蔔快跑宣布與美國網約車平台Lyft達成戰略合作,計劃於2026年在德國和英國部署其第六代無人車,並逐步擴大至數千輛規模。這一合作標誌著中國企業首次以技術輸出形式進入歐洲核心市場。此前,蘿蔔快跑已在杜拜、阿布達比等15個城市落地超千台無人駕駛車輛,成為全球規模化布局最廣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出海並非孤例。文遠知行近期獲得沙烏地阿拉伯首張自動駕駛牌照,並計劃在利雅得與Uber合作開展試點運營;小馬智行則與杜拜交通管理局簽署協議,預計2026年實現全無人商業化運營。這些進展表明,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積累的雙重驅動下,中國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正快速提升。
國內方面,上海於2024年7月發布的《模速智行行動計劃》提出明確目標:到2027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載客量突破600萬人次,開放道路超5000公里,並要求新車中具備L2和L3功能的占比達90%以上。 同時,上海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的發放,進一步為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掃清了政策障礙。
海外市場同樣釋放積極信號。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憑藉高度數位化的道路基礎設施,成為中國企業優先選擇的合作區域。例如,Lyft在歐美市場的用戶基數與本地化經驗,為百度無人駕駛服務提供了關鍵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歐洲自動駕駛相關法規修訂速度較往年提升3倍,政策環境優化顯著降低了企業進入門檻。
儘管出海步伐加快,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盈利能力仍是關鍵難題。以小馬智行為例,其2024年淨虧損達2.75億美元,同比擴大120%,而文遠知行同期虧損亦超25億元人民幣。行業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僅3%的無人駕駛企業實現正向現金流,多數仍依賴資本投入支撐研發與運營。
不過,政策紅利正在緩解部分壓力。例如,沙特政府對自動駕駛牌照發放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策略,並配套補貼措施;杜拜則通過稅收減免吸引技術合作方。這些舉措不僅加速了落地進程,也為企業創造了邊際成本優化空間。
從市場數據看,2024年全球L4級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已達18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千億美元。中國企業憑藉技術疊代速度和場景適配能力,在這一賽道中占據先發優勢。例如,蘿蔔快跑與Lyft的合作不僅整合了百度的算法積累,還藉助後者在車隊管理和用戶運營中的成熟經驗,為歐洲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務組合。
未來,無人駕駛的全球化競爭將圍繞技術標準、政策協同和用戶體驗展開。中國方案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以規模化測試數據反哺技術研發,並通過靈活的合作模式快速響應不同市場的需求。隨著各國政策逐步完善與基礎設施升級,2026年或將成為中國企業實現海外盈利的關鍵轉折點。
技術出海背後的產業邏輯
從政策支持到商業實踐,中國無人駕駛企業正通過「技術+生態」雙輪驅動,在全球市場打開新局面。儘管仍面臨盈利壓力和法規差異的挑戰,但規模化落地與國際合作帶來的經驗積累,已為行業未來發展奠定重要基礎。隨著2026年更多項目進入運營階段,無人駕駛有望從「技術驗證期」轉向「價值兌現期」,重塑未來出行產業格局。
更多無人駕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人駕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