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基食品全球滲透率持續提升的背景下,中國燕麥飲品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伴隨消費者需求分化、本土品牌加速崛起,頭部企業OATLY於2025年7月啟動大中華區業務戰略審查,這一舉措折射出行業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燕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OATLY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降6.4%至2700萬美元,延續了自2020年以來增速放緩的趨勢。儘管上半年總收入達5695.5萬美元(同比增長12.5%),但其核心問題凸顯:燕麥飲品業務對餐飲服務渠道依賴度高達62%,而該渠道銷售額的下滑直接拖累整體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大中華區連續五年未實現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仍虧損63.6萬美元。這一背景下,OATLY宣布對區域業務進行戰略審查,考慮包括出售、合資或獨立運營在內的多種選項。
燕麥行業的渠道矛盾日益顯著:儘管零售端增長抵消部分餐飲渠道頹勢(後者占比從70%降至62%),但轉型速度落後於市場變化。與此同時,本土品牌加速搶占份額——天貓數據顯示,OATLY僅列植物蛋白飲料回購榜第四位,落後於菲諾、豆本豆及瑞幸等品牌。
市場需求端呈現三重挑戰:消費者對高價燕麥產品的接受度隨經濟環境波動而下降;行業從資本熱捧轉向理性競爭(如國際品牌Beyond Meat 2024年退出中國市場);本土企業通過差異化產品快速滲透,進一步擠壓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
OATLY大中華區已具備獨立發展的基礎條件:擁有自建研發中心、馬鞍山生產基地及完全本地化團隊,新品研發周期縮短至3-6個月。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其燕麥奶零售渠道銷量創歷史新高,餐飲服務板塊同比增長12%,與頭部咖啡品牌的深度合作持續穩固B端市場。
截至2025年初,OATLY在中國售出的燕麥奶可製作約14億杯燕麥拿鐵,市場份額達62.9%(同比提升超10個百分點)。若選擇獨立運營路徑,該區域業務將獲得更靈活的決策權,以應對本土化需求變化。
從「咖啡搭子」到全品類拓展,OATLY在中國市場塑造了燕麥飲品的消費認知,但行業競爭與成本壓力正推動其走向關鍵轉折點。無論是剝離資產還是深化本土運營,此次戰略調整都將深刻影響中國燕麥行業的未來格局——如何在保持創新優勢的同時提升盈利效率,將成為決定企業存續及行業發展的核心命題。2025年的這場變革,或將重新定義植物基食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邏輯與增長邊界。
更多燕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燕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