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摘要:截至2025年6月,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達8365萬英畝(高於3月底的8350萬英畝),巴西新作產量預估超1.6億噸;CBOT大豆價格波動區間維持在1000-1100美分/蒲式耳,南美供應壓力與北美天氣風險並存。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大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最新農業預估數據,2025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為8365萬英畝,較今年3月的初步預測上調15萬英畝。這一增長主要源於玉米-大豆比價回升至2.4水平,農戶種植意願增強。當前播種進度順利,出苗率與優良率均處於歷史平均水平附近,暫未出現極端天氣擾動。
巴西作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國,2024/25年度產量預計達到1.6億噸(同比增3%),庫存充裕導致其對國際市場的供應壓力持續存在。然而,因中美貿易關係尚未回暖,美國新作大豆能否填補中國潛在需求缺口仍存不確定性,或為後續價格提供支撐。
受生物柴油政策及原油價格上漲影響,CBOT大豆期貨曾在二季度觸及階段性高點,但隨後因南美供應釋放和需求端擔憂快速回落。截至6月底,大豆價格已跌破前期震盪區間下沿(約1050美分/蒲式耳),但成本支撐(種植成本+地緣溢價)限制了進一步下跌空間。
國內豆粕市場呈現供需兩旺態勢:儘管2025年上半年大豆到港量創歷史新高,推動開機率維持高位,但下游因擔憂四季度供應穩定性而提前補庫,延緩了現貨庫存累積速度。價格方面,豆粕基差保持堅挺,與CBOT大豆的聯動性雖存,但國內政策調控及進口節奏差異導致波動幅度存在分化。
1. 北美天氣風險:7-8月美豆關鍵生長期若出現乾旱或洪澇,可能推動價格短期突破1100美分/蒲式耳關口,但南美豐產預期將抑制上行空間。
2. 地緣與貿易政策:中美談判未明確涉及大豆進口配額調整,疊加巴西擴產壓力,預計2025年四季度後國際採購轉向美國的機率增加,支撐CBOT遠期合約升水結構。
3. 成本端約束:全球大豆平均生產成本(含化肥、能源及運輸費用)已攀升至約480美元/噸,成為價格底部的重要錨點,預計年內跌破950美分機率極低。
總結與結論
當前全球大豆市場呈現供需雙強特徵:供應端依賴巴西豐產壓力與北美天氣博弈,需求端則受制於能源政策及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短期(至2025年第三季度)價格可能在1000-1100美分區間震盪;中長期看,若南美產量不及預期或生物燃料摻混比例上調,則有望推動CBOT大豆突破前高並測試1200美分阻力位。投資者需密切關注7月USDA供需報告及北美氣象數據變化,在波動區間內擇機布局天氣升水交易機會。
更多大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