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正深刻重塑貴金屬市場的運行邏輯。隨著主要經濟體間貿易關係逐步緩和,美元強勢周期疊加貨幣政策環境調整,黃金與白銀的價格路徑出現顯著分化。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黃金現貨均價較年初下跌3.8%,而白銀價格波動幅度達12%,反映出市場對宏觀經濟風險的複雜預期。以下從核心驅動因素、數據表現及未來趨勢三方面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貴金屬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近期多項貿易協定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與歐盟達成覆蓋89%商品類別的15%關稅框架協議,為跨大西洋貿易提供制度化保障;同時,全球最大雙邊貿易關係——中美貿易關係延長現有關稅緩衝期至2025年底。這些進展提振了市場對全球經濟韌性的信心,推動美元指數在7月升至108.5的階段性高點,較年初上漲6.3%。貴金屬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的需求受到壓制,黃金ETF持倉量連續三個月下降,累計減少約45噸;而白銀因工業需求回暖(尤其是光伏與新能源領域採購增長22%),部分抵消了其貨幣屬性減弱的影響,價格波動呈現「高位震盪」特徵。
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顯示,市場對年內降息機率預期已降至8.5%,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5.5%的十年高位區間。高利率環境下,美元資產吸引力增強,進一步削弱了黃金作為無收益資產的配置價值。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增持量同比下降19%,商業空頭持倉占比升至近三年峰值。與此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持續陡峭化,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7%關口,形成對貴金屬價格的持續壓制。此背景下,黃金短期內缺乏趨勢性反彈動能,白銀則因工業需求與貨幣屬性的博弈呈現「風險敏感型」特徵。
儘管面臨美元強勢壓力,黃金仍維持結構性支撐:全球央行儲備多元化需求推動上半年官方購金量達180噸,較2024年同期增長7%;機構投資者利用價格回調機會進行長期倉位調整,表明其對黃金抵禦通脹和貨幣體系風險的功能認可度未發生根本改變。白銀市場則呈現更複雜的動態平衡:工業端需求受益於半導體、儲能設備產能擴張(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同比增長18%),但投機資金因避險情緒減弱撤離,導致其價格波動率較黃金高出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白銀期貨合約持倉集中度下降至近三年低位,預示未來3-6個月市場可能面臨方向性選擇壓力。
2025年貴金屬市場的核心矛盾聚焦於貿易穩定化與貨幣政策緊縮的疊加效應。美元強勢周期、利率高位運行構成金價上行的主要阻力,但戰略性配置需求為黃金保留底部支撐;白銀則在工業增長動能與貨幣屬性弱化的拉鋸中呈現高波動特徵。投資者需緊密跟蹤美元指數走勢(當前周線級別RSI指標達70)、主要經濟體製造業PMI數據及美聯儲政策轉向信號,在控制風險敞口的同時捕捉結構性機會。長期視角下,貴金屬在全球資產組合中的避險功能仍不可替代,但短期操作應側重於對沖宏觀經濟波動的動態調整策略。
更多貴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貴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