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標準化種植與品牌化經營驅動產業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葡萄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背景下,我國葡萄產業正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扶持和產業鏈延伸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冀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永年區依託萬畝核心產區,在2025年政策支持下持續優化種植模式,強化科技賦能,並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打開全國市場。數據顯示,該基地2023年產出量達6500噸,帶動農戶畝均增收超2000元,成為地方農業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永年區以張西堡鎮為核心建成的萬畝葡萄基地,通過"五統一"管理模式(農資採購、供肥、培訓、種植規範、生產監管)構建了標準化體系。2025年數據顯示,該模式有效提升了30餘個優質品種(如中國紅玫瑰、陽光玫瑰)的品質穩定性,果品質量穩居全國前列。政策層面,當地依託《葡萄果實套袋技術》市級標準等制度保障,並通過專利技術應用強化抗災能力——例如"避雨雙十字V型大棚架"專利技術使防病效率提升40%,溫室一年兩熟技術更將生產周期優化35%。
通過註冊"張西堡葡萄"地理標誌和"永年葡萄"區域公用品牌,該基地構建了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銷售網絡。截至2025年6月,其直銷網點已擴展至周邊100多個城市,並通過電商平台實現全國20餘省市的市場覆蓋。重點企業與合作社形成協同效應:現海葡萄專業合作社以高於市場均價10%的收購價整合農戶資源,帶動2萬餘名勞動力就業,同時藉助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推動產品溢價能力提升。
永年區將葡萄產業與旅遊資源深度綁定,在3500畝產業園周邊聯動廣府古城、永年窪濕地公園發展"採摘+旅遊"模式。2024年數據顯示,該區域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衍生出葡萄酒莊體驗、生態觀光等新業態。政策層面持續加碼:農業農村部門正推動建立葡萄研究所強化技術支撐,並計劃到2025年底將產業鏈延伸至果酒加工、冷鏈物流等領域,進一步釋放產業綜合效益。
創新模式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永年區通過政策引導下的標準化種植體系、品牌化市場策略及農文旅融合實踐,構建了葡萄產業的立體發展模式。其經驗表明,在2025年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重點產區需強化科技賦能與產業鏈協同,同時依託地理標誌等政策工具提升產品競爭力。未來隨著深加工項目落地和文旅資源深度開發,該區域有望在全國葡萄產業版圖中形成更具影響力的示範標杆。
更多葡萄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葡萄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