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行業焦點:東南亞市場突變對全球瓦楞原紙貿易格局的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紙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國際貿易環境持續演變,菲律賓近期針對瓦楞原紙採取的保障措施引發業界廣泛關注。2025年8月1日發布的行政令顯示,該國以進口激增威脅本土產業為由,啟動臨時關稅政策,成為繼歐美後又一調整原紙貿易規則的新興市場。這一舉措不僅影響區域供應鏈布局,更凸顯全球原紙行業在需求波動下的競爭壓力。
根據菲律賓貿工部最新裁決,自2025年8月7日起,所有進入該國的瓦楞原紙需繳納每噸3438菲律賓比索的現金保證金作為臨時保障稅。政策有效期為200天,覆蓋東協協調稅則編碼(AHTN)48051910、48051990和48051200項下的產品類別。這一關稅水平較此前市場預期高出約15%,直接推高進口商成本,並可能引發區域價格聯動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明確排除了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地區的產品,顯示其貿易保護策略的定向性特徵。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或促使部分出口企業調整供應鏈路線以規避關稅壓力。
為確保措施精準實施,菲律賓規定從免徵國/地區進口瓦楞原紙時,必須提交由原產國官方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明書(CO),且文件須附加海牙認證或菲律賓駐外使領館的額外認證。這一流程複雜化將增加貿易文書處理成本,對中小型企業構成挑戰。
數據顯示,2019-2024年間菲律賓瓦楞原紙進口量年均增長率達7.2%,本土產能增速卻不足3%。政策制定方認為,進口激增已導致國內產業面臨「嚴重損害威脅」,但行業觀察者質疑其數據模型是否充分考慮了疫情後需求恢復的結構性因素。
此次保障措施源於2025年2月11日菲律賓本土造紙協會提出的調查申請,反映東南亞製造業對原材料成本控制的迫切訴求。目前全球瓦楞原紙產能分布中,亞洲占比超60%,而菲律賓作為區域加工中心,其政策調整或將引發連鎖反應:
截至發布日(2025年8月13日),菲律賓臨時保障措施已生效6天。根據當前條款計算,若以年進口量約40萬噸估算,政策期內將累計徵收超137.5億比索稅款。
值得注意的是,200天的政策有效期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明確調整窗口期。預計未來三個月內,市場將出現以下趨勢:
原紙貿易壁壘升級下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菲律賓此次保障措施標誌著東南亞市場對關鍵工業原料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其影響已超越單一國家層面,成為觀察2025年全球原紙供應鏈重組的重要風向標。企業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在合規框架下優化區域布局,並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以應對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未來半年內,行業競爭將更聚焦於成本控制、認證效率及多元化供應網絡的構建能力。
更多原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