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石油工業正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發展體系。截至2025年8月,我國已形成涵蓋勘探開發、煉化加工、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布局,並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最新動態顯示,在全球油氣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主導的注水設備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石油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石油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在"十四五"能源規劃框架下,我國持續完善石油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重點支持高效開發技術的研發應用。此次獲批的ISO/TC67/SC4/WG9工作組,標誌著中國在注水設備領域正式獲得國際標準制定主導權。數據顯示,分層注水工藝技術可使油田採收率提升20%-35%,而配水器作為核心裝置,其標準化水平直接影響全球80%以上陸上油田開發效率。工作組的成立不僅符合我國"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更體現了石油產業布局與國際標準建設的戰略協同效應。
由大慶油田牽頭推進的ISO/NP 25153《包括低碳能源在內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水驅注入設備—注水用配水器》國際標準,首次系統規範了多層段精準控流技術指標。該標準通過建立流量偏差率≤±5%、耐壓等級≥70MPa等量化參數,將有效解決跨國油氣項目因設備兼容性差異導致的產能損失問題。據行業測算,統一標準實施後可使全球注水開發工程成本降低12%-18%,同時減少30%以上的碳排放量。
自2019年啟動相關工作以來,中國通過持續完善"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推廣"鏈條,在國際油氣領域的話語權顯著增強。隨著注入設備納入ISO/TC67/SC4分委會的工作範圍(2023年),我國已形成覆蓋鑽井、採油及注入環節的標準化體系。此次工作組成功獲批,標誌著中國從跟隨者向規則制定者的角色轉變。未來三年內,預計還將有5項石油開發相關國際標準進入立項程序,進一步鞏固中國在低碳能源轉型中的引領地位。
來看,2025年中國石油產業在政策環境與戰略布局的雙重驅動下,通過主導國際標準建設實現了技術輸出與市場拓展的深度融合。這種"以標促產、以技強鏈"的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更為全球油氣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隨著標準化進程的深化,預計到2030年,中國石油裝備和技術服務出口額將突破500億美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形成萬億級市場空間。
更多石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