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根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影視行業總產值突破8300億元,其中虛擬拍攝技術應用占比達37%,較2021年提升26個百分點。隨著人工智慧、LED虛擬影棚等前沿技術的普及,中國影視產業正經歷從傳統實拍向"虛實融合"製作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影視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在長三角影視產業版圖中,浙江德清縣以創新生態打造的AI虛擬影視基地成為標杆案例。數據顯示,該基地單個影棚可完成整部電影拍攝流程,較傳統製作節省85%場景搭建成本,工作效率提升至常規製片的3倍水平。其核心載體——全球最大的5000平方米LED虛擬影棚已實現分鐘級場景轉換能力,支撐日均12場次大場面攝製需求。
通過整合物理空間與數位技術資源,德清縣形成獨特的雙軌發展路徑。一方面依託莫干山、下渚湖等自然資源打造實景拍攝基地,吸引劇組年均取景量增長40%;另一方面以博採AI虛擬影視基地為技術中樞,構建全流程數位化生產鏈。2023-2025年間,當地累計落地影視文化企業超40家,形成涵蓋劇本創作、虛擬預演、後期製作的完整產業鏈。
德清模式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技術創新應用層面。數據顯示,採用AI虛擬製片技術後,大場景戲份拍攝周期壓縮至傳統方式的1/3,如某歷史題材影片6天完成18場跨時空轉場鏡頭。這種效率提升直接帶動了影視衍生業態發展:AR眼鏡導覽系統使當地景區遊客停留時間延長2.4小時,文旅融合項目年營收突破5億元。
通過"編劇村""高校產學研基地"等平台建設,德清縣已集聚數字特效、虛擬製片等領域專業人才超800人。相關企業技術攻關成果顯著,如某影視公司僅用8個月完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核心場景製作,其流體動力學算法被納入國家電影工業標準體系。
站在2025年的產業節點回望,德清的探索印證了虛擬製片技術對影視行業的顛覆性價值。當LED虛擬影棚與AI生成技術深度融合,當實景拍攝資源與數位化解決方案形成互補,中國影視產業正加速構建全球領先的"虛實共生"生產體系。未來三年內,預計全國將有超過60%的影視項目採用混合製作模式,德清打造的技術標準與生態範式將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數據統計截止2025年第二季度)
更多影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影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